筆者接觸了幾個食用菌較大型的企業(yè),給我最大的感嘆就是這些企業(yè)會議繁多。每周有總結會,下周還要有工作計劃會,每月也要有總結會,年終會議更多。我的一位學生應聘到吉林省一較大的食用菌企業(yè)做助理工作,我問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無可奈何的說:“會多,而且有時開到半夜,其實都是一些小事”。
有句歌謠說的好:“開會再開會,不開怎么會,有事要開會,沒事也開會;主席一上臺,儼然大掌柜,扯東又扯西,全憑一張嘴;會開一下午,實在是夠累,沒聽兩三句,水喝好幾杯”。話雖尖刻夸張,但說的是現(xiàn)實寫照,確令人們反思!
開會,古今中外皆有之。問題是不能天天都在開會,到處都在開會,使會議泛濫成災。應該少開會,開短會,簡化程序,注重實效,一步到位地解決具體問題。
食用菌企業(yè)不同于政府機關,突出的是經(jīng)濟效益。必要的會議還是要開的,安排一下工作計劃,總結一下工作經(jīng)驗,強調(diào)一下規(guī)章制度這無可厚非,關鍵是需要講短話,而講短話盡是實際內(nèi)容,聽者解渴,會期縮短,誰都稱快。這里我還要提醒:老板千萬別成為會議“專業(yè)戶”。什么會都出席,什么會都講話,總是忙會,不但自己累個夠嗆,還為“會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自覺地催增了浮夸之風。最終,員工不買賬,甚至遭白眼。
會風是一個食用菌企業(yè)風氣的一種體現(xiàn)。如果一個食用菌企業(yè)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nèi)容重復,新的語言并不很多的話,不僅加大了行政管理資源,造成企業(y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浪費,而且助長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惡氣,其危害不可低估。一個好的企業(yè)不要隨意開會,多說實話,少說空話和廢話。只有會議少了,會議短了,使各部門經(jīng)理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以更落實的態(tài)度來使企業(yè)謀發(fā)展、保增長、保穩(wěn)定。會議為什么會泛濫成“海”?有一種回答頗有見地:“很多人想開會,很多事要開會,加上開會不計成本,想開就開,開了不必承擔什么責任,這會能不多嗎?”
先說“很多人想開會”。不管大會小會,首先要有人提出,還得有人批準。本來,會議本身僅僅是開展工作的一種手段。提出和決定召開那些講求實效的會議,不但必要,而且必須開好。但是,“想開會”的人當中,有的是從工作實際出發(fā),有的卻扭曲了開會的本來功能,是想通過開會達到另外的目的。在一些人看來,開會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開會,似乎只要開會作了動員,發(fā)了文件,就能證明本部門對這項工作已“高度重視”;只要開會傳達了老板的文件或會議精神,即使工作不落實,也能說明本部門已“及時貫徹”;只要開會通報了情況,表彰了先進,就能表明本部門的工作已“取得成效”;只要開會分解了任務、提出了要求,就能證明某項工作已“部署到位”,一旦不落實或出了問題就可以只管追究責任。
“很多事要開會”,本來無可厚非。問題是這些事到底是從哪里冒出來的?有人說,企業(yè)設機構越多,經(jīng)理越多,事就越多。此話不無道理。機構要做事,經(jīng)理要管事,兩者越多,事就越多。一個好的食用菌企業(yè)筆者不贊成設機構太多,經(jīng)理一大堆怎么能搞好?
仔細觀察一下凡是陷于會海的食用菌企業(yè)沒有一家是真正能有突出經(jīng)濟效益的,恐怕很多是一些“假、大、空”企業(yè),有相當多的是那些套取國家資金項目的企業(yè),他們開會多可能是向政府表示他們企業(yè)是多么正規(guī),多么有實力。因為多數(shù)政府官員是喜歡看到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