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生產中一提到細菌就聯(lián)想到“平菇的黃菇病”、香菇的細菌性腐爛病“等等,食用菌的從業(yè)人員都深惡痛絕,但你知道嗎?細菌也有被人們冤枉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雞腿菇的人工栽培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菌絲長好達到生理成熟時必須覆土,否則再怎么努力也不會長出子實體,那么覆土的機理到底是什么呢?現(xiàn)在的科研研究已經證實,覆土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不是導致子實體分化的原因,真正起作用的是土壤中含有的大量細菌菌群,其中革蘭氏陰性雙球菌是優(yōu)勢菌。
吉林省著名菌物學學者傅偉杰教授致力于松茸窩理論的構建和松茸人工促繁的運營研究已經多年,在一次偶然的松茸菌種分離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某種細菌對松茸菌有益生作用,鑒于傅偉杰教授的技術產權問題,再此不便公開該細菌的種類。
發(fā)酵料栽培平菇、雞腿菇、雙孢蘑菇等現(xiàn)已大面積栽培成功,我們知道食用菌培養(yǎng)料的發(fā)酵是好氧性發(fā)酵,由培養(yǎng)料內多種嗜熱微生物的頻繁活動而引起的,其目的在于改變培養(yǎng)料內纖維素、木質素及粗蛋白等組分的物理狀況,把一些復雜的大分子化合物降解或分解成簡單的小分子化合物,大大有利于食用菌菌絲的直接利用,同時誘導堆料內部雜菌孢子的萌發(fā),再利用料內的高溫殺死雜菌,來達到以菌克菌、誘導滅菌的目的。有些細菌在其中起的作用非常大。
有文獻報導:硅酸鹽細菌G10菌株的解鉀能力及產生生物活性物質對平菇菌絲生長的促進作用。可使平菇菌絲滿袋時間、頭茬出菇時間提早3-4d,產量提高20%。
很多珍稀食藥用菌目前人工栽培難以獲得成功,不排除有些益生菌(伴生菌)起作用,也許是某種細菌在起作用。
你說細菌有時能不冤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