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榆耳的分類地位與分布如何?
榆耳(Gleoestereum incarnatum),也稱榆蘑、膠韌革菌。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韌革菌科、韌革菌屬。
榆耳生于小葉榆(家榆)和春榆的枯枝、樹洞上,常生于濕度高、光線較暗的陰坡、山溝和溝塘的枯朽樹木上,8-10月產生子實體。野生榆耳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東北地區(qū)和日本北海道。我國遼寧的鐵嶺、清原、新賓、本溪、撫順,吉林的通化、渾江、撫松、長白、安圖,黑龍江的東部地區(qū)是榆耳的集中產地.
2、榆耳的食藥用價值如何?
榆耳是一種珍貴的食用兼藥用真菌,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稱,榆耳子實體還含有多糖等抗菌物質,當?shù)厝嗣癫墒骋吧訉嶓w用來治療菌痢,近年來發(fā)現(xiàn)榆耳子實體中含有西藥痢特靈的有效成分。具有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的功能。
3、榆耳的人工栽培狀況如何?
榆耳在我國僅有零星種植,尚無形成產業(yè)化大生產,據(jù)我了解,僅有吉林省四平地區(qū)葉赫鎮(zhèn)有一定規(guī)模的農戶栽培,種植量在幾百萬袋,產品多銷往廣州、深圳等地。
4、榆耳的生物學特性是什么?
形態(tài)特征 :榆耳子實體無柄,單生或疊生一起。初期平伏或不規(guī)則腦狀,開片后呈腎形;菌蓋耳狀,表面乳白色或粉紅色,大小為3-15厘米,厚0.3-3.0厘米,質地幼時柔嫩,富有彈性,半透明,膠質,干時收縮,堅硬,變?yōu)樯詈稚翜\咖啡色;菌蓋表面密生茸毛層,松軟,桔黃色至粉紅色,毛長1毫米左右;菌蓋腹面凹凸不平,密布半透明水疣;菌肉肥厚,膠質,淺桔紅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印無色,光滑,橢圓形,5.8-7.4微米x2.5-3.6微米;營養(yǎng)菌絲體線形絨毛狀,幼嫩時白色,后期變微黃色。
人工栽培榆耳時,營養(yǎng)生長完成后,置最佳環(huán)境條件下,一般7-15天即有子實體發(fā)生。子實體發(fā)生大致經歷以下幾個形態(tài)發(fā)育階段:
菌絲聚集期 基質表面菌絲變濃、加厚,出現(xiàn)白色菌絲團,常數(shù)個同時發(fā)生。
原基形成期 白色菌絲團組織化,出現(xiàn)淺黃褐色形狀不規(guī)則的原基突起,常伴有黃褐色水珠出現(xiàn)。菌絲團出現(xiàn)到原基形成一般經歷2-4天。
原基膨大期 原基形成后,不斷膨大,聯(lián)結成片,表面凹凸不平呈腦狀。此期一般經歷3-12天,時間長短主要視環(huán)境溫度而定。
菌蓋分化期 原基充分膨大后,可以從原基任何部位分化出片狀菌蓋并不斷伸展。當菌蓋伸展到7-15厘米時,邊緣卷曲變薄,不再伸展。此期一般經歷7-15天,主要取決于環(huán)境溫度。
成熟期 菌蓋邊緣卷曲,彈射孢子,標志著子實體已完全成熟。此時一定要及時采收,否則易發(fā)生霉菌感染和子實體自溶。
5、榆耳對營養(yǎng)物質的要求如何?
榆耳雖天然生于小葉榆和家榆的枯死和半枯死的樹干、樹樁、樹蔸上,但它不是寄生菌,而是腐生菌具弱寄生性。它雖自然發(fā)生于枯樹上,但并無分解木質素的酶系統(tǒng)。而主要分解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所以,在實際栽培中,雖可以木屑為主料,但產量不及以棉籽殼、廢棉等富含纖維素的產量高。故而栽培中常以棉籽殼和廢棉作主料。 糊精、可溶性淀粉、糖蜜、甘油、甘露醇等為榆耳的最佳碳源,利用乳糖、半乳糖的能力較差,不能利用木質素;利用豆餅粉、酵母膏、蛋白胨等有機氮的能力強,利用無機氮的能力差,不能利用尿素和硫酸銨;對礦物質的利用主要靠磷酸鉀鹽(0.2%)和硫酸鎂(0.05%)的加入,人工栽培時常加1%過磷酸鈣。
6、榆耳對溫度的要求如何?
榆耳菌絲體在5-30℃均能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0-30℃,35℃為致死溫度,以25℃為最適;原基形成的溫度為5-26℃,以10-22℃為適宜,子實體分化的適宜溫度為18-22℃。低于10℃和高于26℃都不能分化,榆耳屬變溫結實型菌類,晝夜溫差5-8℃較為理想。
7、榆耳對水分、濕度的要求如何?
榆耳菌絲生長的適宜基質含水量為55%-70%,以60%-65%為最適;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生長發(fā)育期間,要求空氣相對濕度85%-95%。
8、榆耳對酸堿度的要求如何?
榆耳菌絲生長的pH范圍為4-9,5.5-7.0為適宜,5.5-6.0為最適。
9、榆耳對光照的要求如何?
榆耳菌絲體在無光和有光條件下均能生長,但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快且粗壯??梢姽鈱z的生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榆耳對光極其敏感,每天偶爾幾次幾分鐘的20-60勒克斯的微光就足以誘導子實體原基的形成,以散射暗光效果最好,光線過強和完全無光均不利于形成子實體。光照影響子實體的色澤和品質。光線充足還可以使耳片加厚,色澤加深。
10、榆耳對通風的要求如何?
通風在出耳期較發(fā)菌期重要,特別是在子實體發(fā)育的中后期,通風不足易出現(xiàn)耳根腐爛。
11、如何選擇榆耳的栽培季節(jié)和場所
吉林省榆耳產區(qū)以春栽和秋栽兩季栽培為易,春栽以3月底至6月初為出耳期,秋栽以9月至10月為出耳期,以此向前推算播期,發(fā)菌期袋栽多40-50天。榆耳可在空閑房屋、小弓棚、各型拱棚和各型溫室及陽畦內栽培。場所要求光照充足。
12、榆耳菌種如何制備?
母種: 榆耳母種可采用組織分離法,常用的母種培養(yǎng)基有:
⑴綜合PDA培養(yǎng)基 馬鈴薯200克(去皮,煮汁),葡萄糖20克,
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O.5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
⑵復合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克(去皮,煮汁),麩皮20克(煮汁),玉米粉2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O.5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母種于23-26℃的恒溫箱中培養(yǎng),10-15天菌絲滿管便可擴繁。
原種和栽培種: 常用的原種和栽培種培養(yǎng)基如下:
(1)麥?;蛴衩琢?/span>98%,石膏2%
⑵棉籽殼68千克,麩皮18千克,玉米芯10千克,玉米粉2千克,石膏1千克,白糖1千克,料水比1:1.2-1.3,pH6.5。
(3)廢棉48千克,木屑30千克,麩皮20千克,石膏1千克,石灰1千克,料水比1:1.2-1.3, pH6.5。
原種可采用750毫升菌種瓶或500毫升輸液瓶瓶等容器制備,栽培種可采用瓶或塑料袋制備,菌種制作方法同常規(guī)。
13、如何進行榆耳的段木栽培?
耳材選擇 選擇樹齡10-15年的家榆或春榆,樹徑末端5-8厘米。樹木在新葉萌發(fā)前砍伐,截成l米長的段木,適當干燥。
適時接種 選擇氣溫穩(wěn)定在5-10℃的春季接種。用13-16毫米鉆頭的手電鉆或打孔器,打深2厘米左右的孔穴,孔穴行株距為5厘米×lO厘米,以"品"字形排列。邊打孔邊接種,菌種不宜裝得過滿。接種后及時用木蓋或黃泥加木屑混合(黃泥:木屑=2:1,用80倍多菌靈水溶液和成稠糊狀)封口。
上垛發(fā)菌 接種后及時將耳木置于24-27℃、空氣相對濕度65%條件下發(fā)菌。如果早春氣候干燥,溫度偏低,可在向陽坡挖深1米、寬1.5米的長坑,將耳木"井"字形碼入坑中,上蓋草簾和薄膜保溫保濕,待自然氣溫穩(wěn)定在15℃左右時,將耳木移入遮蔭棚中,地面墊砂石后"井"字形堆放,堆高1米左右。每隔10天倒1次堆。此間若地面干燥,可適當噴水保濕。接種后l個月左右菌絲即可定值。發(fā)菌期間及時檢查,發(fā)現(xiàn)霉菌感染,可用10%石灰水涂抹患處。
出耳管理 發(fā)好菌后,將耳木鋸成3段,并將耳木放在梁上呈“人”字形排放。若耳木過于干燥,鋸開之前將耳木置清水中浸泡24小時左右。出耳前要求耳木含水量65-70%。出耳期間要求耳場空氣相對濕度85%-95%,溫度15-23℃。要經常噴水保濕,若濕度過低,耳木上部不易出耳,只在靠近地面處出耳。一般接種當年出耳量較小,接種第2年為產耳盛期,可連續(xù)出耳3-4年。
14、如何進行榆耳的代料栽培?
榆耳代料栽培最初栽培多用瓶栽,也現(xiàn)在已經改為袋栽;可在室內、大棚、溫室、陽畦等多種場合進行。春季或秋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在當?shù)貧鉁胤€(wěn)定在lO℃以上時接種,有條件的可適當提前接種;秋季栽培,在當?shù)貧鉁氐陀?/span>30℃時播種。菌種制作提前進行。榆耳為熟料袋栽,不可生料和發(fā)酵料栽培。工藝程序為配料分裝(15厘米寬40厘米長聚丙烯袋)→0.14兆帕滅菌1.5小時或0.12兆帕滅菌2小時→冷卻接種→22~26℃培養(yǎng)直至菌絲長滿料→光刺激7~10天催耳→高濕保原基(大氣相對濕度95%~100%)10天左右→降濕促耳片分化(降濕至大氣相對濕度85%~90%)并保持子實體適宜生長的溫度和良好的通風,再經10~15天即可采收。一般可采收3茬。整個出耳期60~70天,連同發(fā)菌期整個生產周期120天左右,產量為相對生物學效率70%~150%,這主要取決于使用的培養(yǎng)料的種類,廢棉產量最高,棉籽殼次之,玉米芯粉和木屑產量較低
(1)栽培配方 常用的栽培料配方有以下幾種:
棉籽殼99千克,石膏0.8千克,過磷酸鈣0.2千克,料水比1:1.2-1.3。
玉米芯82千克,豆餅粉3千克,麩皮14千克,石膏1千克,石灰0.5千克,過磷酸鈣0.2千克,料水比1:1.2-1.3。
豆秸84千克,麩皮10千克,玉米面5千克,石膏1千克,過磷酸鈣0.2千克,料水比1:1.2-1.3。
稻草70千克,麩皮20.8千克,玉米面8千克,石膏1千克,過磷酸鈣0.2千克,,料水比1:1.2-1.3。
玉米芯50%,豆秸粉20%,玉米面10%,麥麩20%,石膏1%,白灰2%。磷酸二氫鉀0.3%,硫酸鎂0.2%。
(2)裝料滅菌任選一種培養(yǎng)料配方,常規(guī)拌料。裝袋方法同常規(guī),可采用17厘米× 33厘米×0.006厘米的聚丙烯或低壓聚乙烯塑料袋,料瓶或料袋滅菌后,冷卻到25℃以下接種。(3)接種發(fā)菌采用兩端接種法或采用頸圈棉塞封口一端接種法。菌絲體培養(yǎng)溫度為23-26℃,發(fā)菌室要潔凈、避光、空氣流動。菌絲26天左右可滿瓶,而長滿袋的時間需35天左右。(4)出菇管理菌絲發(fā)滿后,菌瓶或菌袋置于22℃、有散射光的栽培場所催蕾。榆耳原基出現(xiàn)后,加大栽培場所空氣相對濕度至95%左右,不能低于90%。袋栽時將袋口松開并在袋四周劃V型口9-12個,保持溫度15-2O℃。待原基充分膨大(高1厘米以上),表面有明顯凹凸不平,可看出片狀的雛形時,注意增加通風透氣,保持室溫16-22℃,空氣相對濕度90%左右,噴水讓原基充分吸水膨脹。也可采取不劃V型口袋一端出耳方法。
子實體分化后,保持栽培場所溫度16-22℃,空氣相對濕度90%左右,每天噴水4-5次,每次噴重水后徹底通風1次,保持耳片濕潤。耳片長到4厘米以上時,瓶內或袋內培養(yǎng)料開始收縮,料與瓶(或袋)壁間出現(xiàn)空隙。注意每次噴水后,傾去瓶或袋內的水。
(5)采收養(yǎng)菌榆耳代料栽培整個周期需60-70天,從原基出現(xiàn)到子實體成熟需20-30天。當耳片充分展開,邊緣卷曲,耳根收縮,開始彈射白色孢子,耳色加深時應及時采收。采收前1天停水。采收時用干凈的小刀沿耳根割下。
采收后將瓶蓋蓋好,或將袋口扎上養(yǎng)菌,停水6-7天,可根據(jù)情況用薄膜覆蓋。養(yǎng)菌結束后進行給水管理,可從原來的耳基上長出第二潮子實體。二潮子實體發(fā)育較快,從刀痕表面愈合到二潮子實體成熟一般僅需7-15天。二潮子實體采收時用手掰下即可。然后再進行通風和水分管理,還可再收獲l-2潮子實體。
榆耳一般不鮮食,可將子實體曬干,或置于烘干室(箱)中50-60℃烘干。干榆耳入編織袋,放通風干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