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乾旭史靜張仕穎年夫照張乃明陳雪嬌夏運生
【機構】云南農業(yè)大學云南省土壤培肥與污染修復工程實驗室
摘要:在紫色土上,探究接種土著AMF(indigenou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及不同形態(tài)氮肥施用對間作大豆Glycine max生長及氮利用的影響,為提高間作大豆對土壤不同形態(tài)氮素的吸收與利用,減少土壤無機氮殘留提供理論依據。采用盆栽試驗,設2種種植方式(大豆單作和玉米/大豆間作),不同叢枝菌根真菌處理[不接種(NM)、接種土著AMF]和3個氮處理[不施氮(N0)、施無機氮(ION120)、施有機氮(ON120)],以期揭示土著AMF和不同形態(tài)氮施用對間作大豆生長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結果表明:與N0相比,施ION120和ON120處理顯著增加了土壤無機氮的累積量。NM條件下,無論何種施氮處理的間作土壤NH4+-N、NO3--N含量均低于單作,其中當接種土著AMF時,與單作相比,間作對減少土壤無機氮的積累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無論單作或是間作,相同菌根處理下,ION120和ON120處理的大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大豆地上部和根系氮含量及大豆地上部和根系氮吸收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N0處理,其中間作-土著AMF條件下,ION120處理的根系生物量、根系氮含量及氮吸收量均顯著高于ON120處理。間作-ION120條件下,土著AMF處理的大豆地上部氮含量、吸收量及根系氮含量、氮吸收量較NM處理分別提高了9.8%、69.8%和8.1%、54.8%,四者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除根系氮吸收量外,地上部氮含量、氮吸收量及根系氮含量均在間作-土著AMF-ION120處理下顯著提高,間作與土著AMF互作優(yōu)勢明顯。間作-土著AMF條件下,ION120和ON120處理的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高于N0處理,分別提高了2%和6%。總體來看,土著AMF與ION120氮肥施用對促進間作大豆生長與提高氮素利用率尤為明顯,可望減少土壤氮素殘留而減輕氮素流失的風險。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561057); 院士專家工作站項目(2015IC022); 云南農業(yè)大學土壤資源利用與保護省創(chuàng)新團隊開放基金(2015HC018)~~;
關鍵詞:土著叢枝菌根真菌; 間作; 氮形態(tài); 大豆; 硝態(tài)氮; 氨態(tài)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