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兩年多的努力,有“草根研究員”之稱的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南市街道安儒村村民蔣偉龍攻克技術(shù)難關(guān),成功栽培桑黃菌,為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奠定了基礎(chǔ)。該技術(shù)也填補了目前國內(nèi)空缺。8月16日,蔣偉龍喜滋滋地從實驗室里拿出人工栽培的桑黃菌給筆者觀看。
據(jù)《食用菌》雜志上介紹,桑黃菌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轉(zhuǎn)移,在藥用菌中排名第一。目前,野生桑黃菌幾乎絕跡,而人工栽培桑黃菌很難,因此,國內(nèi)市場并沒有桑黃菌銷售。桑黃菌在韓國曾賣到2.3美元/克,有巨大的經(jīng)濟價值。
今年66歲的蔣偉龍研究栽培食用菌已有40多年,積累了大量的食用菌栽培經(jīng)驗。其研究課題《靈芝孢子粉生產(chǎn)與采集技術(shù)》,曾于1997年10月獲得天津市科技委員會頒發(fā)的成果證書。四年前,他又成功栽培仿野生靈芝,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草根研究員。兩年前,蔣偉龍瞅準桑黃菌巨大的藥用價值與經(jīng)濟價值,決定迎難而上,攻下這道難關(guān)。2011年,他申報的《桑黃菌人工栽培技術(shù)研究》課題,成為我市科技局2011年第一批計劃項目。他引進了桑黃菌菌種,開始栽培試驗。由于是初次嘗試,蔣偉龍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栽培,第一種是在附近山上,仿照桑黃菌野生成長條件與環(huán)境進行栽培,這是最原始的方法;第二種是人工合成法,利用木屑、麥麩等材料栽培;第三種是仿野生栽培法。結(jié)過整整兩年不懈的努力,多次實驗后,蔣偉龍終于成功栽培出桑黃菌。
筆者看到,人工栽培出的桑黃菌,個頭比靈芝小多了,色澤黃黃的,似乎并不起眼。在一個玻璃瓶子里還裝著采集下來的幾塊桑黃菌,蔣偉龍取出一塊放在天平上一稱,只有10克重。蔣偉龍告訴筆者:“別小看它,它可很值錢,這么一塊要150元人民幣。”明年,蔣偉龍計劃大規(guī)模種植桑黃菌。
據(jù)《食用菌》雜志上介紹,桑黃菌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轉(zhuǎn)移,在藥用菌中排名第一。目前,野生桑黃菌幾乎絕跡,而人工栽培桑黃菌很難,因此,國內(nèi)市場并沒有桑黃菌銷售。桑黃菌在韓國曾賣到2.3美元/克,有巨大的經(jīng)濟價值。
今年66歲的蔣偉龍研究栽培食用菌已有40多年,積累了大量的食用菌栽培經(jīng)驗。其研究課題《靈芝孢子粉生產(chǎn)與采集技術(shù)》,曾于1997年10月獲得天津市科技委員會頒發(fā)的成果證書。四年前,他又成功栽培仿野生靈芝,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草根研究員。兩年前,蔣偉龍瞅準桑黃菌巨大的藥用價值與經(jīng)濟價值,決定迎難而上,攻下這道難關(guān)。2011年,他申報的《桑黃菌人工栽培技術(shù)研究》課題,成為我市科技局2011年第一批計劃項目。他引進了桑黃菌菌種,開始栽培試驗。由于是初次嘗試,蔣偉龍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栽培,第一種是在附近山上,仿照桑黃菌野生成長條件與環(huán)境進行栽培,這是最原始的方法;第二種是人工合成法,利用木屑、麥麩等材料栽培;第三種是仿野生栽培法。結(jié)過整整兩年不懈的努力,多次實驗后,蔣偉龍終于成功栽培出桑黃菌。
筆者看到,人工栽培出的桑黃菌,個頭比靈芝小多了,色澤黃黃的,似乎并不起眼。在一個玻璃瓶子里還裝著采集下來的幾塊桑黃菌,蔣偉龍取出一塊放在天平上一稱,只有10克重。蔣偉龍告訴筆者:“別小看它,它可很值錢,這么一塊要150元人民幣。”明年,蔣偉龍計劃大規(guī)模種植桑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