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2011年7月17日,海峽兩岸第十屆菌物學暨第三屆食藥用菌學術研討會在華中農業(yè)大學召開期間,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吳聲華博士作客易菇網會客廳,接受易菇網的專訪。
吳博士在接受易菇網采訪時首先介紹了桑黃的分類,他說:桑黃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初年就有記載,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桑黃,顧名思義是一種長在桑樹上的黃色物種。桑黃到底是什么東西,中國一直沒有重視,桑黃在世界上變得有名是在一百年前日本江戶時代的八丈島等地發(fā)現(xiàn),1968年日本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桑黃有抗癌能力以后,韓國開始重視桑黃研究。近幾十年全世界最積極投入研究的是韓國,韓國對桑黃研究的學術文章及針對桑黃功效研究的探討也是最多,而且韓國也把桑黃的研究成果開發(fā)成藥物。經過日本、韓國的研究,近十年中國也開始重視研究桑黃,日本、韓國一直把桑黃當作珍貴的藥品,把它視同中國的冬蟲夏草。為什么中國的桑黃研究跟隨韓國、日本流行卻沒有那么火熱?原因之一是全世界對桑黃的分類不清楚,日、韓學者數(shù)十年來以P.linteus作為桑黃的學名,這種名字是否正確都有待考證。吳博士表示,經過多年與日本多孔菌研究學者、大陸菌物學專家戴玉成教授及藥物學方面的專家合作研究,終于把桑黃的分類做了清楚的研究。桑黃確實有,是硬質的多孔菌,有很多的種類,日、韓有,中國有印度也有,分布廣泛,但很稀有。真正的桑黃不容易找到,現(xiàn)存的桑黃都是在深山采集到的。根據(jù)了解,真正長在桑樹上的桑黃是最好的,也是不容易進行人工栽培的。
經過研究,吳博士對易菇網介紹到:“桑黃”是中、日、韓等地著名的藥用真菌,是硬質的多孔菌,分類上屬于真菌界(Fungi)、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刺革菌目(Hymenochaetales)、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
談到參加海峽兩岸第十屆菌物學暨第三屆食藥用菌學術研討會的感受時,吳博士說:兩岸菌物學術會議開展了十屆,他是此行臺灣代表團中唯一一個每屆都參加的人。過去參會人數(shù)大多在一百人左右,這次參會的有兩百多人,參會人數(shù)較以往明顯增多。大陸的人口基數(shù)大,專家學者也很多,臺灣人口相對較少,但在一些研究領域也有比較靠前的學科,兩岸的學術交流使學術成果做到了共享。吳博士還提到,這次使他終于對桑黃的分類做了清楚的研究,非常感謝日本、大陸的學者,這與他多年來與國外、大陸學者的交流討論是分不開的,也是與兩岸的交流合作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