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jié) ,記者走進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zhèn)李魏村金耳種植基地,一座潔白的“智慧方艙”映入眼簾。方艙內,一排排鋁合金架整齊有序,一根根菌棒上長滿了金燦燦的“黃金花”,色澤鮮亮,煞是喜人。
“這是我們村種植的金耳,個大飽滿、營養(yǎng)價值高。”李魏村金耳種植基地負責人黃小軍說。連日來,他忙得腳不沾地,既要安排工人采摘即將上市的金耳,又要抓緊時間聯(lián)系第二批菌棒入艙。
李魏村種植的金耳。金耳是一種食、藥、美容兼用菌,被譽為菌中“燕窩”,種植周期短、產量高、市場前景廣,是名副其實的“金疙瘩”。今年8月,李魏村在魚臺縣人武部的幫助下,通過前期考察、調研,從河北引進金耳種植技術,試種了第一批金耳。
據介紹,野生金耳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1800米至3200米的高海拔地區(qū),對溫度、濕度、光線、通風等要求都較為苛刻。“現(xiàn)在有了‘智慧方艙’,我們這里也可以大規(guī)模發(fā)展種植了?!秉S小軍說。
金耳。黃小軍所說的“智慧方艙”也叫5G智慧微工廠,是由魚臺縣人武部投資建設的幫扶項目,項目一期投資33萬元。
“智慧方艙”運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5G網絡等,能實現(xiàn)對食用菌生長溫度、濕度、氧氣、光照等各項生長條件的精密監(jiān)測與數字化管理,創(chuàng)造最佳生長環(huán)境,實現(xiàn)金耳全年化生產。
“大棚里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等參數可以在艙外設備上進行操控,也可以通過手機遠程調控?!秉S小軍打開手機,點擊幾下,頂棚上的加濕器就啟動噴霧為菌棒加濕。通過手機小程序,工作人員可以遠程精準調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確保金耳在最佳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李魏村第一批金耳已經全部被訂購。與李魏村傳統(tǒng)毛木耳大棚種植相比,智慧微工廠也能最大程度減少用工量,一個方艙采收時僅需4個人,而且一些60多歲的老年人也完全能勝任相關工作。
有了科技支撐,金耳產量和收益就會節(jié)節(jié)高。黃小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艙可以種植9000個菌包,每茬可采金耳2500斤左右,鮮品每斤可賣12—15元,每茬收入3萬多元,每年采摘六七茬沒問題,效益非??捎^?!?/p>
黃小軍正在操作金耳恒溫恒濕設備。目前,李魏村種植的首批4000包金耳已經全部被訂購。
看到種植金耳前景的李魏村,嘗試用工業(yè)理念發(fā)展這一特色產業(yè)。“我們今年打算再建一個這樣的智慧微工廠,這樣每年就可以直接帶動村集體增收6萬余元?!崩钗捍妩h支部書記李培忠說。
“李魏村有著近四十年的毛木耳種植歷史,村里木耳種植大棚700多座,有一個省級木耳產業(yè)園,這是我們選擇把幫扶項目放在這里的原因。”王魯鎮(zhèn)黨委委員、副鎮(zhèn)長、武裝部部長劉兆唐說,希望通過扶持和規(guī)模試種,探索出一個可以復制的南菌北種增收致富的模式。
來源:大眾新聞·農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