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宇君 文/圖
又是一年嘗菌時。西南食客對于野生菌的熱愛,一度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但野生菌吃不到、不夠吃、吃不起的現(xiàn)狀,始終困擾著“老饕”們。
7月7日,記者從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獲悉,該所相關團隊通過10年技術攻關,成功在當日觀察到第一朵鉆出實驗室培養(yǎng)容器土壤表面的雞樅菌,標志著我省對野生珍稀食用菌雞樅菌的馴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過“仿生”模擬雞樅菌野外生長環(huán)境,成功在實驗室內實現(xiàn)出菇,為下一步我省規(guī)?;a雞樅菌打下技術基礎。
“心情非常激動?!痹搱F隊領頭人、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栽培與生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林告訴記者,這意味著四川距離實現(xiàn)“雞樅菌自由”又近了一步。
記者通過四川省食用菌協(xié)會了解到,人工干預的白蟻雞樅菌技術已提出多年,但目前市場上還未出現(xiàn)量產規(guī)模的雞樅菌產品。野生雞樅菌馴化難在何處?
“雞樅菌有點嬌氣,溫度、光照、水分、氧氣等條件差一點,都長不出來?!睒I(yè)內專家、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趙建評價,目前僅知雞樅菌與白蟻是典型的復雜共生關系,共生體中還有其他共生物參與其中,共生機制不明;且白蟻常年生活在地下,培菌白蟻全真環(huán)境模擬困難。省內目前尚未見熟練將培菌白蟻飼養(yǎng)到成熟群體以及實現(xiàn)雞樅菌完全人工栽培的報道,研究難度可見一斑。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相關團隊如何突破技術瓶頸?
以食用菌相關昆蟲及菌蟲互作機制為研究方向的團隊專家楊學圳介紹,團隊從2014年初開始進行雞樅菌人工栽培馴化的研究工作。從雞樅菌的菌絲分離培養(yǎng)開始,到飼養(yǎng)培菌白蟻,用通俗語言來說,這10年來,專家團隊在盡可能“仿生”模擬雞樅菌生長的環(huán)境。
本次出菇的雞樅菌菌圃(即蟻巢),就是通過實驗室人工培育誘導原基形成之后,重新埋入土壤中的。在日常研究中,專家團隊主要通過調節(jié)溫度、土壤濕度、氧氣、二氧化碳濃度等“變量”影響因素,盡可能模擬營造野外的原始環(huán)境,誘導雞樅菌菌圃出菇。
這項重大突破,意味著什么?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野生珍稀食用菌味道鮮美、富含營養(yǎng),還具備極高的經濟價值,其人工干預研究意義重大。雞樅菌實現(xiàn)室內出菇,為大批量人工培育帶來可能,讓四川在實現(xiàn)“雞樅菌自由”的道路上更進一步的同時,也將為農民發(fā)展產業(yè)、增收致富帶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