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首個紅托竹蓀智慧生產項目落地馬尾瑯岐——
“三跨”青年的“菌菇夢工場”
在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領域,有一類青年,我們戲稱為“三跨”青年。
何為“三跨”?即“跨行業(yè)”“跨區(qū)域”“跨身份”。在馬尾瑯岐,就有這樣一位“三跨”青年葉大寶,從貴州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在馬尾瑯岐投建全市首個紅托竹蓀智慧生產基地,以“新農人”的身份在鄉(xiāng)村闖出一片“新天地”。
大棚平地起
紅托竹蓀,頭頂“黑帽”,身著“紗裙”,因其高價值,被稱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備受市場喜愛,一公斤鮮品采購價達200元。
5年前,還在廣東打拼的“80后”葉大寶只吃過竹蓀,沒種過;5年后,他包下家鄉(xiāng)瑯岐鎮(zhèn)云龍村的百余畝地,建智慧大棚,專職種竹蓀。
從服裝業(yè)跨進農業(yè),輾轉廣州、貴州凱里、福州多地,從投資者到“新農人”,這幾年,葉大寶忙得腳不沾地,從零起步了解農業(yè)、菌類產業(yè)。2019年,他先在有著40多年人工栽培經驗的貴州投資建廠,緊接著又把目光轉向家鄉(xiāng)。
“瑯岐有大片土地,環(huán)境、氣候條件都不錯,為何舍近求遠?”葉大寶是實打實的“行動派”,先往家里寄了袋菌種,讓家人嘗試在家門口試種。見效果不錯,當機立斷租了300畝地,進行露天栽培。然而因為臺風影響,此次嘗試損失慘重,但葉大寶并沒有灰心。
“露天行不通,那就建大棚。既然要建,就建個大的?!?020年,葉大寶投資的福建好鮮蓀農業(yè)科技公司在馬尾正式成立。去年下半年,10多個智慧大棚拔地而起,紅托竹蓀陸續(xù)投產,“預計今年下半年,100個智慧大棚將全部建成投用?!比~大寶說。
科技來助力
腳踩雨靴,頭戴頭燈,葉大寶穿梭在一排排齊整的菇棚中,一邊查看,一邊指導工人澆灌。
智能化菇房內,光線昏暗,未硬化的地面撒滿了石灰粉,三層菇架高高壘起。每層“菇床”平整開闊,已成型的“竹蓀蛋”三兩成群,大小不一。剛冒頭的小點一個緊挨著一個,密密麻麻,身下潔白的菌絲在細軟的土壤里若隱若現。
“立春后,菇房的管理重點在于病蟲害防治,撒石灰粉、控制人員進出、定期查看等都是為了做好預防?!比~大寶停下腳步,將頭燈聚焦于眼前的一小簇“竹蓀蛋”,仔細觀察其外觀和長勢。
“紅托竹蓀的性子很慢,在菌種培育階段,大部分菌類僅需40天左右,紅托竹蓀卻需要120天。”葉大寶說,栽培期間,紅托竹蓀對溫濕度、光線的變化極為敏感,濕度必須保持在90%左右,這個過程的管護很關鍵。
目前,公司有專員負責提升竹蓀的科技含量?!爸苣昊€(wěn)定供貨將是我們的優(yōu)勢?!惫炯夹g負責人陳存勛說,自然條件下,夏季是旺季,但在智慧大棚中,可自動調溫控濕,突破地域、環(huán)境局限,實現精準控制,不僅能實現量產,還更具市場競爭力。
此外,好鮮蓀公司已與省農科院開展了長達2年多的合作,致力于菌種研發(fā),目前已在基地小范圍試種培養(yǎng),計劃將把紅托竹蓀菌種成品率提高至80%以上。“我們的目標之一,是讓好鮮蓀成為智慧科技農業(yè)領域的‘領頭羊’?!比~大寶說。
開辟“新天地”
再過一兩個月,首批紅托竹蓀將迎來采收期。除了葉大寶這樣的“娘家人”,聞訊尋來的樸樸等電商平臺也紛紛表示期待,計劃將紅托竹蓀添加至商品目錄中。而最讓葉大寶感到意外的是一家預制菜企業(yè)也在其中。
同樣位于馬尾的預制菜企業(yè)海文銘,以生產冷凍佛跳墻為主,日產佛跳墻4萬份,伴隨產能快速擴張,對名貴菌類等原材料的需求也大增。到基地參訪后,海文銘向葉大寶提出需求,“必須穩(wěn)定供應”。
“一開始直接投資千萬元建廠,就是希望能實現周年化生產和供應,待一二期項目全部投產后,基地將日產紅托竹蓀1000公斤?!币咔榉揽剡M入新階段,市場逐漸復蘇,葉大寶更有干勁,竹蓀系列衍生產品提上日程,如竹蓀酒等也已開始研發(fā),接下來還將拓展至護膚品、保健領域。
穩(wěn)定生產,才能帶來穩(wěn)定收入。7日早上,記者見到云龍村村民葉華愛時,他正在基地里忙著清理路面衛(wèi)生。今年65歲的他,在家門口實現“再就業(yè)”,日常管護廠房、維護環(huán)境,每月工資有五六千元。聊起未來期望,葉華愛笑著說,“我當然是希望基地做大做強,帶動我們村發(fā)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