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保存的靈芝孢子粉,一人難以環(huán)抱的大靈芝片,被列入二級瀕危保護物種、一年才長一厘米多一點的松茸,這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恼滟F菌種,都在中國科學(xué)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菌物標本館里“安家”了。12月8日,記者探訪了這座亞洲最大的菌物標本館。
走進位于“鳥巢”附近的中科院生物園區(qū),就能看到1600平方米的菌物標本館。這里的負責(zé)人姚意建研究員告訴記者,菌物標本館是1958年在接收解放前原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清華大學(xué)和金陵大學(xué)菌物標本的基礎(chǔ)上建立的。收藏的標本都是幾代研究人員在野外采集后烘干制成的,最早的標本已有100年的歷史。每年,標本館的藏品都增加1萬個,這一方面依賴于研究人員的野外收集,另一方面也是與國外標本館不間斷交換的結(jié)果。今年增加的標本,主要是海南省的地衣、大型菇類和植物病原菌。
館里目前保藏標本46萬號,其中已定名標本為11萬號,2萬余種。這些已定名標本采自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qū)和111個國家,以及南極大陸、北極圈等地區(qū)。
走進菌物標本館的展區(qū),一棵綠色的生命樹赫然映入眼簾。菌物標本館的工作人員呂鴻梅說:“在1767年之前,人類以為地球上的生命只有動物、植物和自己。直到荷蘭人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顯微鏡看到了細菌,才揭開了一個從未知曉的菌物世界?!?
在菌物標本館里展示最多的要算真菌了,它是微生物王國中最大的家族,成員多達150多萬種。不過提起真菌,總會給人帶來一種厭惡和恐懼的感覺。它使人直接聯(lián)想到梅雨季節(jié)家具、衣服上長出的白“毛”,難治的腳癬和灰指甲?!斑@是一個誤區(qū),真菌除了偶爾‘作怪’之外,還是人類的好朋友!”
在一個蒙著塑料紙的玻璃瓶子中,一簇簇牙簽粗細、手指長度的淡黃色菌物旺盛生長著。姚意建告訴記者,這是蛹蟲草,從中提取的蟲草酸可以顯著地降低顱壓,促進機體新陳代謝。而提取的蟲草素是一種具有抗菌活性的核苷類物質(zhì),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在菌物標本館的一角,由森林過渡到草原、荒原乃至沙漠、雪山的大型仿真模型栩栩如生,在各種不同的區(qū)域里,依次生長著不同的食用菌物、毒蘑菇、木腐菌、外生菌、根菌。諸如頂著黃褐色“帽子”的美味牛肝菌、黑木耳、香菇等,還有毒性極大、能立刻致人斃命的毒鵝膏菌、毒粉褶菌等。
一條長約50厘米的淡黃色松茸靜靜垂在一棵仿真松樹的枝丫上,記者剛想用手觸碰,工作人員提醒:“這就是被日本人視為一寶的松茸,要知道,它一年才長一厘米多一點,這條松茸已過‘半百’,它在我國被列入二級瀕危保護物種,有嚴格的采摘管制?!?
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所喜愛的,有著“閃電的女兒”、“蘑菇中的莫扎特”、“天堂的味道”等稱譽的白松露,在館中也有標本呈現(xiàn)。由于面積所限,公眾參觀需要提前預(y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