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17米、額定運載量達6萬斤的大貨車,每天都排著“長龍”在中國香菇城的貨倉、冷庫、經銷店門前來回奔波,源源不斷地將香菇城內的菌菇運往全國各地。
筑夢:初步形成菌菇市場
1988年,19歲的葉金榮經常遇見來家里收購菌菇的菇商。但這些看似不愁銷路的農產品,并沒有讓父親臉上常掛笑容。
“那時候外地人對慶元菌菇知曉率不高,菌菇價格根本上不去,所以實際收益很低。”葉金榮告訴記者,當時全村家家戶戶種菌菇,但誰也沒能靠菌菇真正致富。
19歲的葉金榮并不知道,當時在慶元縣城,一個名叫夏富根的人已經走在了“打響慶元菌菇品牌知名度”的路上了。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就到杭州、上海等地推廣慶元菌菇了。”據夏富根回憶,在建立了穩(wěn)定客源后,他便回到縣城,在新建路租下一間店面,專做菌菇收購、外銷生意。
成功打響知名度后,100多位客商慕名而來,很快,搭建在夏富根店面四周的簡易棚越來越多。見此情景,當地村民紛紛效仿他做起菌菇生意,窄窄的新建路在短時間內發(fā)展成了慶元菌菇收購集散地,夏富根也因此成為慶元縣第一個納稅大戶,初嘗創(chuàng)業(yè)甜頭的他,干脆在自家店門口掛上了“香菇街”的牌子。
路窄、周邊環(huán)境臟亂差、市場經營無序……漸漸地,各類問題不斷在“香菇街”出現,建一個“專業(yè)菌菇市場”的呼聲越來越高。作為“菌菇街”的領頭人,夏富根不斷與政府部門聯系,1991年,位于新建路口的一個規(guī)模12畝、能容納130多個攤位的專業(yè)菌菇市場誕生了。
“當時我第一個進場,頭一年的交易額就達到了50萬元。”夏富根說,專業(yè)市場帶來的效益遠遠超出了菇農們的預期。
追夢:“3個50%”迎來產業(yè)輝煌期
隨著慶元菌菇知名度不斷攀升,菌菇的市場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當時的慶元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從1992年起到2010年,相繼舉辦了8屆“中國(慶元)香菇節(jié)”。“香菇引路 以菇會友”使慶元成為國內名副其實的“香菇中心”。
由于投入菌菇生意的商戶越來越多,1995年,已是政協委員的夏富根意識到慶元菌菇產業(yè)已面臨轉型升級。他奔波各地調研,與當時菌菇產業(yè)的其他幾位領軍者一起提出提案,希望建立一個新的、更規(guī)范的菌菇市場。
“縣領導很重視菌菇產業(yè),沒多久,第二代菌菇市場就落戶校場路,占地規(guī)模擴大到18畝。”夏富根指著當時菌菇市場落成時的照片,語氣充滿自豪。
新的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慶元菌菇價格從此不斷攀升,整個市場最便宜的一類菌菇都能賣出每斤40元的價格,當時慶元流傳著“3個50%”形容慶元菇業(yè)之盛——全縣50%以上的人從事香菇生產及相關行業(yè)、50%以上的農民收入來自香菇產業(yè)、菌菇產業(yè)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率超過50%。
菌菇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引起了國家的重視:1995年,慶元被確認為“世界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全國最大的香菇產地和集散地”,次年被確認為“中國香菇之鄉(xiāng)”……
2004年,慶元縣委、縣政府下發(fā)《提升慶元香菇產業(yè),確保全國領先地位》的實施意見。在頒布實施“原產地域產品——慶元香菇”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基礎上,在全縣范圍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
2011年6月,慶元縣政府與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fā)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省興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簽定合作協議,啟動香菇市場遷建及物流中心建設項目。
2015年1月20日,總投資15.67億元、規(guī)劃用地面積331畝的慶元香菇城拔地而起,市場交易物流區(qū)投入運營。
如今,總存儲量5萬噸的中國香菇城內,市場物流區(qū)、總部經濟區(qū)、市場配套公寓區(qū)、香菇文化廣場、香菇大樓及新城商業(yè)街區(qū)六大業(yè)態(tài)區(qū)塊組成分工明確,2000多名相關工作人員每天忙碌在展銷、倉儲、加工、配送等崗位上,中國香菇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食用菌交易市場。
“現在的市場交易,外地菌菇商占約八成份額,真正做到了慶元菌菇賣全國、全國菌菇慶元賣。”慶元香菇市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章曉明告訴記者,中國香菇城建成后,對老市場的商戶實行了前4年租金減半的優(yōu)惠政策,極大激發(fā)了菇商的創(chuàng)業(yè)熱情。
從早年的“香菇街”到現在的中國香菇城,慶元人的菌菇夢仍在不斷壯大:現已年過50的葉金榮不斷擴大種植規(guī)模,正準備投資建設占地20多畝的新基地;在香菇城不斷取得事業(yè)突破的夏富根,已將年交易額做到了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