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記者到劉莊村采訪時,村民李紅霞要帶我們去看看她家的一孔大窯洞。
李紅霞:“這些袋放到現在有半個月了?!?/P>
記者:“是已經賣了一批了么?”
李紅霞:“嗯,頭茬已經賣了,這是第二茬?!?/P>
記者:“頭茬賣了多少錢?”
李紅霞:“頭茬賣了有五千多元.”
記者:“五千多元,半個月啊”
李紅霞:“對?!?/P>
記者:“能掙多少錢?”
李紅霞:“能掙三千多元?!?/P>
半個月就掙上3000多,究竟這窯洞里怎么種上了賺錢的蘑菇,這還要從2003年發(fā)生在村支書劉學朝身上的一件怪事說起。
20世紀80年代,槐樹鄉(xiāng)發(fā)展林果種植,挖了一萬多孔儲存蘋果的大窯洞,足有七八十米長的。到了夏天,外面40多度,而里面卻只有十五六度.
村民:“那里面的溫度,一般不讓小孩進去,大人進去還忽的冷一下?!?/P>
隨著當地林果業(yè)的衰退,這些窯洞大多廢棄了。2003年的5月,有人發(fā)現一個叫劉學朝的人在鉆進鉆出,這引起了村里人的好奇。
村民:“跟地里干活,他跟那過,一會見他過去不見人,老是從那一走不見人,就問別人他老是去那洞里干啥?!?/P>
劉學朝不告訴別人他進窯洞干什么,有人卻打聽出原來他要在窯洞里種蘑菇。
村民:“我們前兩次種菇都賠錢了,他還在搞,他是不是腦子有點那個。”
原來,這里的村民以前冬季農閑時,也在大棚里種過香菇和白靈菇,都遇上全國市場價格跌落了一半還多,種菇讓人傷了心,大家都轉了行,而劉學朝卻還要種,他其實是另有打算。
劉學朝:“利用我們這個窯洞搞反季節(jié),接受了原來的教訓。不要人上我也上,人不上我再上?!?/P>
種了20多年蘑菇,劉學朝曾經在自己住的土窯洞里培育過菌種,他受到啟發(fā)要利用窯洞低溫的優(yōu)勢,避開競爭在夏季搞反季節(jié)種植??筛G洞里光照弱,氧氣又少,一般的白靈菇菌種很難適應。
劉學朝:“白靈菇光張這個桿,沒有帽 ,沒有商品價值。”
經過2個月的試驗,劉學朝終于選育出了適合在窯洞里生長的白靈菇。
劉學朝:“就是這個帽長的特別大,桿比較小一點,長的比較理想?!?/P>
2003年夏季,劉學朝把窯洞種的白靈菇拉到了市場上,賣價是冬季白靈菇的2倍還多。看劉學朝在舊窯洞里,用些廢棄的秸稈種出的菇,三個月就能掙上十幾萬,第二年夏天,村民們也都來找他買菌種。
村民劉紅衛(wèi):“他搞這個反季節(jié),一看他賺了錢,房也蓋了,蓋的那些有排場,因為他搞年數多,就跟著他試試?!?/P>
劉紅衛(wèi)自己裝好了5000個菌袋,從劉學朝那買了白靈菇菌種自己接種。而劉學朝賣給村民的菌種只收了成本費,他其實是有算計的。
劉學朝:“只有我們形成規(guī)模,價位、銷售各方面我們統(tǒng)一做起來,就不這么辛苦了?!?/P>
就在雙方都打著如意算盤的時候,卻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槐樹鄉(xiāng)中共政府委員會書記 張玉紅:“有的跑到鄉(xiāng)政府,直接告劉學朝的狀,說這個人騙我們。然后我們到現場一看,一個一個窯洞的門口全是堆的小山似的菌袋,就沒有出菇?!?/P>
劉學朝妻子:“都說是咱菌種的問題,他菌種錢不給了。有人喜歡我們家那個空調,給我們家空調都給拉走了。”
劉紅衛(wèi)自己裝的5000個菌袋也只有3000個出了菇,還沒賺到錢,小一半卻先打了水漂,他和別的村民一起找到劉學朝。而劉學朝也是一肚子的委屈。
劉學朝:“比如是我這個菌種質量的問題。就先從菌種上開始出毛病,開始出現綠霉 黃曲霉菌。”
劉學朝妻子:“我說這可不是菌種問題,看菌種發(fā)得多好,你要說是菌種的問題。這是你接種的時候感染了,不小心感染了?!?nbsp;
不善言辭的劉學朝是百口莫辯,為了證明自己的菌種沒問題,他讓劉紅衛(wèi)再種一次試試。
劉學朝:“他壞兩千袋,我再給他生產兩千袋。重新給他接好菌種、發(fā)好菌,叫他拉到窯里面出菇。結果窯里面的菇全都白花花的長的挺漂亮,全部出來了?!?/P>
都按照規(guī)范接種,為什么村民自己接種的菌袋不能都出菇呢?
劉學朝:“這個袋子經過高溫滅菌以后,進這個帳子里面。在無菌情況下,把這個帶子解開,把這個菌種勾到這個袋子里面。”
夏季溫度高,對接種的環(huán)境和技術的要求很高,一不小心就會被細菌感染,村民覺得種菇沒把握,一下子都泄了氣,不打算再種了。
謝月菊是村里的種菇大戶,她和劉學朝學習了接種技術,種菇賺到了錢。在幫劉學朝調解矛盾時她發(fā)現:“村民購買菌種,自己接種就很容易出問題。而如果讓經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把菌種接到菌袋里,賣給農戶發(fā)好菌的菌袋,就能保證出菇了。
謝月菊:“技術員(劉學朝)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一個一個(給解決)。這才統(tǒng)一組織起來,統(tǒng)一生產菌袋,前期容易出問題的這部分不讓菇農去生產?!?/P>
2005年的5月,在謝月菊和劉學朝等5個種菇大戶組織下,槐樹鄉(xiāng)的珍惜菌類專業(yè)合作社正式成立,開始向農戶提供發(fā)好菌的白靈菇菌袋。
但是白靈菇出菇需要低溫刺激,農戶不容易掌握。杏鮑菇出菇更容易,市場價格也和白靈菇差不多,合作社就改為提供杏鮑菇的菌袋。
劉學朝:“我們這個窯洞發(fā)好菌后,提前定好的社員,根據需要的數字,到這里面來拉,我們合作社保證他們100%出菇?!?/P>
李紅霞讓記者看的窯洞里的寶貝就是她種的杏鮑菇。她發(fā)現其中有一袋被感染了。
李紅霞:“這個可以回去換一袋好的?!?
記者:“那還要交錢么? ”
李紅霞:“不用了?!?/P>
記者:“所以完全沒有擔心了?”
李紅霞:“沒一點擔心了,你看這幾千袋子就一個壞的,肯定拿的時候沒看,沒注意?!?/P>
合作社解決了村民們的后顧之憂,全鄉(xiāng)已經有300多農戶開始在窯洞里種上了反季節(jié)的杏鮑菇。
村民:“只要有窯洞的情況下,就是想種多少種多少。”
孟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郭鴻軍:“ 每個窯洞的效益,最少是一萬塊錢,技術水平高的,四月到十月能種兩茬菇的,能賺到一萬五到兩萬?!?/P>
專業(yè)合作社把種菇變簡單,賣菇也因為聯(lián)合統(tǒng)一銷售而成了一件容易事。記者5月份去的時候,合作社正要把九戶,一共五百斤的菇發(fā)到西安去。
劉學朝:“這個三輪車送到高速口。”
記者:“讓大巴車幫你們帶?”
劉學朝:“對,西安的經銷商直接去車站接貨?!?
記者:“那錢呢?”
劉學朝:“錢已經打過來了,先打款后發(fā)貨?!?/P>
記者:“今年價格怎么樣?”
村民:現在都是一般價格,不是很高的價格?!?/P>
記者:“什么時候最高?”
村民:應該是夏天,六、七月份吧 。”
記者:“六、七月份能賣多少錢?”
村民:能賣六、七塊錢。”
現在杏鮑菇收購價是九元一公斤。到伏天六、七月份,常規(guī)大棚里種植的杏鮑菇都結束之后,市場供應量減少,市場價格達到了最高,槐樹鄉(xiāng)村民種的反季節(jié)杏鮑菇的產量也將達到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