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宣漢大地,花香四溢,在宣漢縣方斗食用菌產業(yè)園,各種樣式的食用菌長勢喜人,有的剛冒出頭,有的肆意綻放,一排排、一摞摞,煞是好看。
“捏住木耳基部,輕輕擰一下,把木耳采下來,既要保住木耳的品相,更要保證下一次順利出耳。”正在大棚里跟菇農耐心細致講解木耳采摘要領的女博士耿新翠,身穿深藍色工作服,戴著一副黑邊眼鏡,一頭短發(fā)清爽利落。這已是耿新翠在宣漢的第六個年頭,身為沈陽農業(yè)大學蔬菜學博士的她,之所以能扎根宣漢,只為潛心研究出更多更好的食用菌。
外鄉(xiāng)人落戶菌研所
“靈芝茶入五臟,補全身之氣,能提精神,增智慧,抗疲勞,抗過敏,長期服用可益壽延年。”在宣漢縣食用菌研究所,耿新翠如數家珍地介紹著靈芝茶的功效。
據耿新翠介紹,今年46歲的她,本是河南新鄉(xiāng)一位生物老師,2004年在丈夫一句“要不你也去讀研吧”的激勵下,毅然辭去教師職位,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攻讀植物學碩士研究生。“人生最大幸事便是能遇到有共同的奮斗目標,有相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另一半。”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勵下,2012年,耿新翠又取得了沈陽農業(yè)大學蔬菜學博士學位。
同年,宣漢縣農業(yè)局借“千名碩博人才進達州”契機,向耿新翠拋出了“橄欖枝”。“同事的熱情,領導對人才的渴求,打消了我們的顧慮,決定到宣漢縣食用菌研究所工作,還將老人和孩子接到了宣漢。”談起6年前的選擇,耿新翠滿臉笑意。
如今,耿新翠已在宣漢落戶,12歲的兒子在宣漢中學念書,夫妻倆還將購房納入了2018年的家庭大事。
挑燈研究活體嫁接
“哥哥在北,妹妹在南,丈夫思念妻子,孩子想見父親。”面對聚少離多,耿新翠并不為此負累,每至寒暑假,丈夫邢作常都會來宣漢“相會”。耿新翠向記者透露,丈夫正直誠實,有責任心,結婚二十多年來,夫妻倆相濡以沫,相敬如賓。
“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修養(yǎng)好,什么事都是商量著辦,家庭十分和睦。”一旁的副所長向孟江如是說。
耿新翠的加入讓宣漢縣食用菌如獲“至寶”,她淵博的農學知識也有了用武之地。時下,正值各類食用菌出菇時節(jié),耿新翠既要指導菇農采菇,還要查看新品種菌絲活力和出菇能力、菌的品質,總結栽培技術。
靈芝、香菇、榆黃菇、達耳一號,在耿新翠的帶領下,記者見識了耿新翠的各色成果。“食用菌很是‘嬌氣’,對溫度、水分和空氣有特殊的要求,菌袋‘感雜率’高,這都需要我們在每一生產階段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規(guī)范化、科學化栽培。”向孟江接著講到,“在探索盆景靈芝嫁接術過程中,耿博士只能在晚上進行嫁接工作,就這一項,耿博士一干就是四年,成功研究出宣漢靈芝盆景活體嫁接生產技術。”
截至目前,宣漢縣食用菌研究所獲得了玉米套靈芝栽培技術、集成技術栽培模式、靈芝產品外包裝3個國家級專利。
科研成果造福菇農
據了解,宣漢縣方斗食用菌產業(yè)園規(guī)模達500余畝,有大小專合社10家,既有本地創(chuàng)業(yè)青年,也有外來企業(yè)家投資興業(yè)。其中,來自福建的張兵投資兩千萬建立鑫峰專合社,種植香菇八十萬袋,年收入達二百余萬元。
研究院同專合社的關系好比園丁與樹苗。耿新翠清楚記得,張兵創(chuàng)社初期,因疏于管理,造成香菇大面積感染雜菌,聞訊后,耿新翠連續(xù)半月蹲大棚,理病灶、查病因、開藥方,及時遏制了感染進一步蔓延,幫其挽回上百萬經濟損失。
宣漢縣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是四川省唯一縣級食用菌科研單位,主要為全縣食用菌產業(yè)提供技術指導,開展品種馴化和選育,儲備食用菌資源,探索種植模式,改進優(yōu)化食用菌生產工藝流程等。8年多來,該所取得了豐碩成果,不僅多次獲得市縣科技進步獎,還總結出鹿角靈芝、大球蓋菇、雙孢蘑菇、香菇4個品種宣漢縣地方標準,耿新翠更是地方標準的主要起草人。
現今的耿新翠是達州市人大代表,達州市婦代會代表,達州市專家組成員,縣級專家骨干,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國人代會上,她提出了“提升山區(qū)農業(yè)機械化、精細化水平需要繼續(xù)加大投資力度”的建議,并圍繞鄉(xiāng)村振興、脫貧攻堅等主題在小組審議會上發(fā)言。
“我深愛這片土地,深愛宣漢食用菌產業(yè),愿用我畢生精力推動宣漢食用菌產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談及未來打算,耿新翠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