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海子沿鄉(xiāng)農(nóng)牧民搬遷點目前有400余戶搬遷農(nóng)牧民定居,加尼別克家就是其中的一戶。2011年5月之前,加尼別克還是一個在海子沿鄉(xiāng)卡子湖村種植著五六畝地,飼養(yǎng)著二十多只羊的農(nóng)牧民,如今的他不僅搬遷到了新的定居點,而且還成為種植食用菌的大戶。
1月5日,記者來到加尼別克家,看到寬敞的院子里停放著一輛銀白色的面包車,走進屋里,記者看到明亮的新房里裝有暖氣,雖是隆冬時節(jié),屋里卻溫暖如春。加尼別克告訴記者,這一院房子,連帶院墻、牲畜棚圈,他只自籌了5000元,又貸了3萬元的3年無息貸款就建起來了。
加尼別克搬遷后,原來的老房子和地就交給自己的父母打理,他和妻子則在縣政府和鄉(xiāng)政府的幫助下進入食用菌合作社打工,縣扶貧辦還給加尼別克家發(fā)放了一頭牛,夫妻二人在定居后有了經(jīng)濟來源。隨著他們種植食用菌技術(shù)的不斷提高,再加上合作社效益逐漸顯現(xiàn),加尼別克和妻子的工資從剛開始的每月800元漲到每月1500元。
2013年,加尼別克和妻子萌生了想自己干的念頭。有這個念頭的原因是,一方面他們在給合作社打工的時候,逐漸熟悉了種植食用菌的方法和技術(shù),另一方面是縣政府對種植食用菌有扶持政策。為了讓搬遷農(nóng)牧民就地就近創(chuàng)收增收,巴里坤縣修建食用菌種植大棚340座,其中在海子沿鄉(xiāng)農(nóng)牧民搬遷點就有200座,農(nóng)牧民如果想從事種植業(yè),可以免費使用大棚,而且縣財政還給予每平方米菌種補貼10元,生產(chǎn)出來的食用菌可以自己銷售,也可以賣給合作社。這樣的優(yōu)惠政策,讓加尼別克和妻子鼓起了勇氣,當年他們就種植了4個大棚的食用菌。
第一次自己當“老板”的加尼別克并不輕松,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和妻子沒有雇人,所有工作都自己承擔。他們在大棚附近搭了一個帳篷,兩個孩子一個6歲,一個3歲,每天在帳篷里自己玩,他們夫妻二人則帶上水和馕,一忙就是一整天。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加尼別克和妻子掙了3萬元。收獲“第一桶金”讓他們忘了疲憊,得到極大的鼓舞。
2014年,加尼別克和妻子一下就種植了16個大棚,最忙的時候,他們雇了18個人。加尼別克給工人開的工資是每人每月3000元。加尼別克說:“我的大棚里每天工作的時間要長一些,所以工資就要高一些。”據(jù)加尼別克介紹,去年食用菌的產(chǎn)量雖然很高,但是市場價格不如往年,再加上工人工資,所以實際收入和他們預(yù)想的收益有差距?,F(xiàn)在加尼別克和妻子就期待春節(jié)期間食用菌能賣個好價錢。
記者從巴里坤縣扶貧辦了解到,巴里坤縣一直大力扶持食用菌種植產(chǎn)業(yè),不但有食用菌菌種補貼,而且2015年還有可能加大補貼力度,新建的食用菌速食加工廠也將投產(chǎn),這對于種植食用菌的農(nóng)牧民來說,又多了一條銷售渠道。談到以后的打算,加尼別克堅定地說:“政府對種植食用菌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我還是要繼續(xù)種植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