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龍泉市龍南鄉(xiāng)下田村,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村口處書寫著“香菇之源”四個大字的龍門架,再往前走,是一道長長的文化墻,伐木、砍花、采菇、烘菇……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繪畫,仿佛在靜靜地訴說著下田村先人們走南闖北在大山深處種菇謀生的歷史,還未深入下田,人們就先感受到了濃濃的香菇文化。
在1800多年香菇生產史上,龍南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地方。歷史上,龍南毗鄰的130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龍慶景三縣交界處)的先民們靠山吃山,最早認識了香菇。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于實踐,創(chuàng)造與完善了香菇砍花栽培法,總結出砍花、驚蕈、遮衣等人工栽培香菇的技術,成功將香菇從野生馴化為人工孢子栽培,并將之發(fā)展為當?shù)剞r民的一大產業(yè)。而下田村就是這其中的重點村落,至今還保存著相當完整的香菇生產文化遺存。“我們村擁有眾多的香菇文化遺產,有著濃厚的香菇文化。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村的寶貴財富。”下田村村委會主任周昌熙說。
行走在村莊之中,村莊里干凈又整潔,只見村內潺潺的溪水與青蔥山色交相輝映,怡人的村中綠化與清新的空氣水乳交融,整潔的村道與錯落有致的民居相得益彰。“從前100多處的茅廁、豬欄、牛欄、灰寮都不見了,村道不再是泥濘的小路,垃圾也開始分類放置。如今,村里還開通了1.7公里的村內連接公路,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方便。我想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村里的變化,一點也不為過。”村民金火仁滿是自豪地說。菇鄉(xiāng)下田村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與此同時,厚重的香菇歷史文化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感知。“從2008年開始,我們村就和底村村一起舉辦香菇文化節(jié),到現(xiàn)在已經成功舉辦了6屆,通過這個活動我們村還和臺灣菇類發(fā)展協(xié)會等民間組織進行了交流與溝通,相信這樣更有利于香菇文化的傳承。”周昌熙說。
在香菇文化節(jié)中,菇神廟會是重頭戲。在當?shù)卮迕竦膸ьI下,記者來到了當?shù)毓缴駨R會的舉辦處——下田五顯廟。只見整座廟宇設計精巧、造型別致、雕梁畫棟、飛檐翹角,給人一種典雅厚重的感覺。據(jù)介紹,為更好地保護香菇文化遺跡,村里對五顯廟進行了整修,門口擴寬了80多平方米,并對周邊主要通道進行全面加寬和路面改造。同時,還建設了一個香菇文化展覽室,陳列了各種代表香菇文化的物品,讓人們了解菇民生活,領略香菇文化的風采。
“歷史上菇神廟會是我們當?shù)厝俗钍⒋蟮墓?jié)日。因為出門種香菇秋去春歸,幾乎每戶人家的青壯年男子都是在菇棚里過春節(jié),所以農歷七月的菇神廟會反而是我們菇鄉(xiāng)團聚歡慶的好日子。”周昌熙說,這種習俗直到代料香菇出現(xiàn)以后,外出種菇的人減少了才慢慢改變?,F(xiàn)在,通過香菇文化節(jié)的舉辦,又賦予了菇神廟會新的意義,既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又是下田村文化旅游的一張名片。在文化節(jié)當天,菇民拳、木偶戲、放焰火……一系列熱鬧的活動吸引了市內外游客紛至沓來,讓下田村成了歡樂的海洋。
據(jù)介紹,在做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的基礎上,今年下田村還計劃以五顯廟為中心,建設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聚餐點和一個香菇文化公園,屆時,可以更好地招待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廟會的人們,讓他們更加真切地感受香菇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