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農博園里,新建了一個小屋,它可神奇了——能讓西紅柿、葉菜和蘑菇三種習性不同的成員“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這就是傳說中的“陰陽棚”,學名叫做“多元生產溫室”。
昨日,記者走進了這個小屋,它剛剛落戶長春,這種高效、節(jié)水、節(jié)能的新型循環(huán)農業(yè)模式引來了不少人圍觀,市民看的是熱鬧,農民看的則是門道。
陰陽互補
你熱我涼互不干擾
所謂“陰陽棚”,其實就是把大棚的中間用保溫板隔開,采光面稱為“陽棚”,背光面稱為“陰棚”。陽面的保溫板負責保持熱量,陰面保證涼爽的溫度,互不干擾。
“以往,我們只在保溫墻南側蓋棚種植,背陰的一面就成了‘閑地’,浪費了。”農博園種植部部長張東二告訴記者,在墻的兩邊各蓋一面棚,“陰棚”正好利用了傳統日光溫室中為保證后邊日光溫室采光必須留出的空地,使日光溫室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
“陽棚”種植喜光喜熱的蔬菜,“陰棚”保溫性差一些,適合生產食用菌等作物。“喜陰喜陽的作物各得其所,節(jié)能又環(huán)保,這還是今年3月份時從山東學習引進的新型循環(huán)農業(yè)模式。”張部長說,“陰棚”確保后墻不再直接面對風雪侵害,減少了“陽棚”后墻的熱量散失,有利于提高“陽棚”溫度,降低溫室建設的工程造價。不過他建議對此感興趣的各位,農博園中的“陰陽棚”造價有些高,農民在家弄一個稍微簡易的即可。
互幫互助
果菜葉菜菌類組成“好鄰居”
記者所參觀的“陰陽棚”中,種植的是西紅柿和平菇,在墻壁上還有少量的葉菜。雖然它們有的喜陰、有的喜陽,可這三種植物卻互相幫助、共同生存,構成了“和諧的鄰里關系”。
“吐氣如蘭”的西紅柿輕輕地吐出氧氣供給平菇,而平菇則排放出二氧化碳給西紅柿“補充營養(yǎng)”。這種供給方式聽起來很復雜,“陰陽棚”中如何保證二氧化碳和氧氣的互換呢?聽專業(yè)人員一說,就很簡單了——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它的輸送管道就放在下面;氧氣比空氣輕,輸送管道就放在上面。瞧,多簡單,甚至不需要借助別的動力。
“你來我往”的互補方式使農作物長勢喜人,大棚中的平菇三天就可以從小手指甲那么大長成手掌一般大,西紅柿的成熟時間也變短了,種植效果喜人。
秘密吐槽
其它蔬菜也能和諧“組對”
記者在“陰棚”中發(fā)現了不少有趣的東西:為了保證室內溫度,陰棚的吊棚上不少電風扇在送清涼,地上的平菇邊吹空調邊吸氧,可真讓人羨慕。平菇們在哪呢?它們不是在地上栽種,而是被整齊地碼著一個個鼓鼓囊囊的大塑料袋中。
“這個塑料袋里的內容相當豐富啊。”張部長說,平菇的根就在這里,塑料袋中主要的成分是玉米芯、鋸末、稻糠、石灰之類的輔料。只需在塑料袋旁邊劃個口,平菇就“聽話”地從口中長出來,“這叫定向。”這種放在架子上的立體種植,節(jié)省了大量的空間,經濟效益也高。
棚內還有自動的排水系統,直接從地下抽水,一個按鈕解決一大排的澆水任務,簡單省時省力。今后,在東北的低溫下,農民們就可以嘗試“陰陽棚”模式,隨意搭配、調換蔬菜的品種,只要遵循“陰面食用菌類+陽面普通蔬菜”的搭配方式即可,到時一年四季就都有收成了。
現在有很多省市正在推廣這個模式。不久的將來,長春周邊可能也會建起一座座“陰陽棚”,沒準我們吃的蔬菜、蘑菇就是從這里種植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