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4時許,雨花區(qū)疾控中心理化試驗員史曉姣,用工具將記者采集來的5種蘑菇的汁液涂抹在報紙上,并且分別編號從1到5,同時將濃鹽酸滴在報紙上作為參照,并編為0號。蘑菇汁液擠出來時,有一股清新的味道,汁液滴到報紙上,也沒什么特別的顏色。
下午4時30分許,史曉姣小心翼翼地用吸管吸取濃鹽酸,分成5滴滴在5種類型的蘑菇汁液上,滴上去時還有一些小泡沫出現(xiàn),并迅速在汁液中蔓延開來。隨后,史曉姣用計時器開始計時。半小時后,報紙上的1到5號的蘑菇汁液顏色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顏色沒變化,說明這種蘑菇?jīng)]有毒性,或者沒有劇毒。”史曉姣說。
記者隨后將采集的5種蘑菇圖片發(fā)給張平。張平表示,這些蘑菇看起來不像是毒蘑菇,至少不是劇毒的蘑菇。“蘑菇雖然好看,但這些蘑菇不是食用蘑菇,市民不要去采摘。公園里的蘑菇,強烈建議市民不要采摘食用。”張平強調(diào),我國野生蘑菇資源豐富,估計有3800種以上,其中有毒蘑菇有近500種。
[鏈接]毒理檢測方能檢測蘑菇的毒性
毒蘑菇內(nèi)毒素物質(zhì)極復(fù)雜,菇體內(nèi)所含的毒素種類、含量,因季節(jié)、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異。據(jù)介紹,這種用濃鹽酸檢測的方法,只是一種初步檢測。蘑菇到底有沒有毒,毒性有多大,要依靠專門的實驗室來做精確的毒理檢測。目前一般的縣區(qū)級疾控中心實驗室,還不具備做這種精確實驗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