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之亞在給牛添食。
迷彩服、牛仔褲、黑膠鞋,一頭汗水兩腳泥,年輕的面龐充滿朝氣,又帶著幾分靦腆。這是24歲的公司經理霍之亞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院壩坐定,好客的霍家人端上了農家的香茶和自己包的粽子。“我出生那年正趕上北京亞運會,所以老爸給我起了這個名字。”從名字的由來開始,記者跟這位90后聊了起來。從8年前外出打工,到前年回到農村,霍之亞說起了他的故事、他的夢想。
“時間越長就越想創(chuàng)業(yè)”
2006年,霍之亞跟隨父母去廣東中山打工。“6年時間,總共在三家企業(yè)干過,”霍之亞告訴記者,其中有兩家是電子廠,一家是制鞋廠。在前兩家企業(yè),他是當工人,工資比較低,起初只有1000元左右,后來漲到1800元,到第三家企業(yè)他已經成為了管理層,工作沒那么累了,工資也能拿到4000元左右。
“收入還不是我決定返鄉(xiāng)的主要原因,”霍之亞說,他們一家都在一個地方打工,錢不算少,彼此還能照應,按一般人的想法來說也過得去了。“但我一直覺得,在外打工始終是為別人干,時間越長就越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霍之亞告訴記者,也不是沒有想過在廣東創(chuàng)業(yè),但考慮到競爭激烈,人地兩生,“估計也搞不過人家。”還有就是,爺爺奶奶已80高齡,他的心里也惦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