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菇農“圓夢之旅”啟航
衢州市是中國食用菌之鄉(xiāng),省二大食用菌產區(qū)之一。全市鮮菇總產逾30萬噸,一產產值20余億元。目前產業(yè)擁有市級及以上農業(yè)龍頭企業(yè)32家,專業(yè)合作社119家,菌種場51家,工廠化生產企業(yè)36家,一產從業(yè)菇農2.35萬戶7.32萬人,專業(yè)戶9540戶,專業(yè)村188個,已初步形成適應市生產條件的食用菌產業(yè)體系和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發(fā)展模式。全國除西藏、臺灣、香港、澳門外,“哪里有金針菇,哪里就有衢州人”;同時,全市制定修繕并付諸實施的食用菌省級地方標準5個,通過推廣標準化生產和實施品牌戰(zhàn)略,全市有1個國家“綠色食品”稱號,2個“原產地保護標志”,3個“浙江名牌”,4個“浙江十大名菇”,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金針菇之鄉(xiāng)”、“中國白菇之鄉(xiāng)”、“中國黑木耳之鄉(xiāng)”、“中國食用菌之鄉(xiāng)”。
與此同時,菇農對越來越多的風險表示擔憂,市農業(yè)部門對江山、常山、開化三縣(市)食用菌(金針菇)自然災害受損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其中江山2008—2012年總產品11.498億袋,損失2800余萬元;開化2009年總產1.23億袋,自然災害率先1.89%,而制袋受損率為0.31%,雪災、高溫、水災、風災為主要原因;常山縣受災戶總產5200萬袋,損失2.69%……
2008年,開化縣政府啟動食用菌保險,縣財政予以補助,采用菇農自愿和實行“政府補一點、菇農交一點、保險公司讓一點”的方法,得到菇農擁護,但因地方財政薄弱、國內尚無先例、承保方運營虧損等原因,試行2年后終止。江山市也曾計劃2009年建立食用菌生產風險互助基金,采用政府財政、菌種企業(yè)、菇農、社會捐助等多渠道籌集風險互助基金,因財政等原因擱置。
國家政策性農業(yè)保險的開辦,水稻、油菜、大小麥、生豬、奶牛、水產等險種的實施,讓菇農也十分期待,如今,全省試點、全國首部新政的出臺,開啟了衢州菇農“圓夢之旅”,利好幾何,本報將予以繼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