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市民吃到的有怪味的金針菇
|
|
|
|
蒼山縣農民大棚里的金針菇
|
|
|
|
金針菇因含鋅量比較高,在有些地方被譽為“益智菇”和“增智菇”,而且其還具有很高的藥用食療價值。山東的臨沂、濰坊都有金針菇種植基地。近日,島城市民向記者反映,自己買的金針菇有一股怪味,這樣的金針菇到底有沒有問題,為什么會有怪味呢?另外,金針菇到底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近日記者到濰坊、臨沂等地進行了暗訪。
市民反映金針菇有怪味
2013年12月,市民任健向記者反映,“感覺吃的金針菇絕對有問題,怎么都聞著有一股怪味”。
記者了解到,即墨的任健吃金針菇有五六年了,“從上大學的時候開始吃,那個時候比較胖,聽說吃金針菇能減肥。”一來二去,他漸漸喜歡上了這種菌類,后來還了解到金針菇也叫“益智菇”,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所以他每次去飯店吃飯,“十有八九點金針菇。”然而2013年12月25日那天,他在即墨某家火鍋店點的一盤涼拌金針菇,讓他心生疑惑,“一股怪怪的藥味,我吃了那么多年的金針菇,正常的金針菇絕對不是這個味。”
金針菇怎么會有藥味?為此,記者開始對島城的金針菇市場進行調查。記者調查發(fā)現,青島的原膠南、即墨、膠州均有金針菇種植基地。金針菇在種植和加工的過程中是否有問題呢?隨后,記者走訪了原膠南、即墨等蔬菜基地。
2013年12月24、25日,在即墨七級鎮(zhèn),一位在蔬菜大棚忙活的菇農告訴記者,“早就不種金針菇了,前幾年有種的,產量不高,價格也低,現在沒有人種了。”隨后,記者實地調查發(fā)現,即墨移風蔬菜基地、膠南金針菇生產基地均無金針菇。菇農都表示:“早就不種了。”那青島的市場金針菇源頭何來?
在菜農的引導下,記者又趕到城陽蔬菜水產品批發(fā)市場。在這里,記者發(fā)現了大量的金針菇,有新鮮或袋裝的清水金針菇、鹽水金針菇。產地則印著濰坊、臨沂等地。
2014年1月1日,記者來到濰坊飲馬鎮(zhèn),這個小鎮(zhèn)有日產16噸金針菇的基地,記者以批發(fā)商的身份對該基地進行了暗訪。
金針菇基地的劉總對記者說,“一級金針菇6塊錢一斤。”記者表示臨沂的金針菇2塊錢一斤,為何這里這么貴?這名負責人擺著手向記者說“便宜的有便宜的地方,貴有貴的價值,你做食品的敢買便宜的嗎?”
在記者再三追問下,劉總向記者透露了一個事情:“前兩天,煙臺的兩家金針菇廠子剛被罰款5萬,就是因為放藥,放添加劑。”飲馬鎮(zhèn)這家工廠辦公室的一名人員表示,“我們老總說過,敢拿生命來保障食品安全,我們這里的金針菇都是不打任何農藥,不放任何添加劑的,所以價格就是這樣。”
探訪濰坊金針菇基地
A 黑暗中的恒溫車間
1月2日,在昌邑飲馬鎮(zhèn)金針菇基地,記者發(fā)現金針菇是放在菌包里養(yǎng)出來的,而這家企業(yè)自己生產菌包,菌包生產出來之后放入黑黑的暗室里生長,2個月后移入另外一個暗室,再生長一個月,直接由工人采摘,放入保鮮袋,直接分裝運向各個市場,這就是整個沒有添加劑、不噴灑農藥的金針菇生產過程。在菌包生產車間,四處散落著各種粉末。工人介紹,這些都是豆渣、苞谷粉、麩皮以及別的各種植物碎末。各種碎末攪拌后,分成一小包一小包裝進塑料袋,袋中放入菌種,就被稱為菌包。然后把菌包放入暗室中培養(yǎng)。為了查明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是否有藥物添加,記者進了養(yǎng)金針菇的暗室。
1月2日下午3點,室外是明媚的陽光,打開暗室門,記者進入室內后,伸手不見五指??恐⑷醯氖謾C燈光,記者往前摸索,隨后記者發(fā)現了一個工人正在里邊工作,借著工人的頭燈,記者發(fā)現整個屋子是一排排類似于圖書館書架的架子,架子上密密麻麻放著金針菇的菌包。
暗室走到頭,又出現一道門。打開門,里邊是另外一個暗室。有三四個工人正在包裝金針菇。工人向記者介紹,外邊的暗室是恒溫15℃左右,在外邊暗室養(yǎng)著2個月左右,就移送到里邊的暗室來,再長一個月,就可以直接采摘了。
記者在里邊的暗室里發(fā)現工人正在包裝金針菇。工人介紹說,這些金針菇直接裝箱子,就運給客戶。這就是不放任何藥物、添加劑的金針菇生產流程。
在這家金針菇總經理的辦公室,劉總向記者介紹,前段時間剛有省衛(wèi)生廳、公安部的來檢查,結果廠子產品沒有任何問題。
劉總表示,恒溫的車間里生產的金針菇,一般嚴格控制溫度,培養(yǎng)室里是15℃左右,采菌室里是7℃左右,所以金針菇長得比較齊整,顏色也好看。如果是農民用大棚種,那樣可能顏色和整齊度都不如工業(yè)化生產的金針菇。
在金針菇的培養(yǎng)室外,記者發(fā)現了一張張貼的通知,上邊蓋著廠子的公章,內容是“鄭重通知出菇溫度乃是出菇環(huán)節(jié)菇體發(fā)軟的主要原因,出菇房溫度嚴格控制在6~8.5℃之間,催蕾室催蕾溫度控制在13~15℃之間,有的菇房為加快周轉,提高總產和效益,不顧公司利益,擅自調高出菇溫度,這種做法是公司決不允許的!為保證產品質量,經公司研究決定:1、對于私自調高出菇溫度的個別庫房,一經發(fā)現每次給予200元罰款……3、對于由菇體發(fā)軟導致退貨的庫房,根據退貨數量,由本庫房承擔全部經濟損失。”
在廠子里,記者還發(fā)現了一個質監(jiān)站,工廠的辦公室人員向記者介紹,他們這每批產品都會嚴格抽檢,發(fā)現問題立馬整改。
這家日產16噸金針菇的廠家,記者看到,金針菇在采菇室里被工人直接采集包裝后,放入包裝箱中,包裝箱移入冷庫,然后直接搬運到前來拉貨的廂式貨車上,被運往各個市場。
在倉庫的廂貨車前,辦公室一名人員正在協(xié)調金針菇貨量。轉過頭來,她笑著對記者說,“你看,我們這每天都是日產日銷的,有時候要貨的多了,沒辦法,只能互相協(xié)調一下。”
B“有放藥的被罰款了”
1月3日下午,記者找到這家廠子一名工人,向他請教,為什么市場賣的金針菇有股藥味?那是怎么種的?廠子的金針菇如果顏色不是很鮮亮,能不能有辦法讓金針菇顏色好看一點呢?
這名工人介紹說,正規(guī)生產的金針菇就是他們這樣。用菌包培養(yǎng),不放別的藥物。至于其他家生產的,據說有用漂白粉漂白,也有用硫磺熏的,但是具體怎么弄,他并不清楚。他告訴記者,現在都不能放藥了,聽說前段時間有企業(yè)用藥漂白金針菇還被罰款了。那么哪里有用藥漂白、漂成鮮亮的金針菇?工人含含糊糊地透露說,“聽說以前臨沂有產的,現在不知道還產不產。”隨后,記者根據線索,繼續(xù)趕往臨沂蒼山縣金針菇生產基地。
隱藏在臨沂山里的生產車間
加工廠可以加工鮮亮點
1月5日,在臨沂蒼山縣賈莊鄉(xiāng),記者發(fā)現了成千畝的大棚基地,不時有菇農從大棚里把成袋的金針菇搬出來。
賈莊鄉(xiāng)夏莊鎮(zhèn)一戶大棚里,菇農正在采摘金針菇。記者發(fā)現,這里和濰坊工業(yè)化生產金針菇不同的是,菌包均放在大棚里,沒有恒溫的車間。菇農采摘的金針菇顏色不如濰坊的工業(yè)恒溫廠里鮮亮,同時菇棚的金針菇一把把的長短不一。
據菇農介紹,這些金針菇都是在大棚里直接種的,沒有放藥。記者詢問,這些菇顏色不鮮亮,怎么不如市場上賣的那些菇好看。菇農表示,種出來就是這個樣,沒有別的辦法,加工廠可以加工鮮亮點。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這些鄉(xiāng)鎮(zhèn)的種大棚的菇農們,每天把金針菇采摘了,統(tǒng)一送到附近的廠子里,有廠子統(tǒng)一收購,價格2塊錢一斤。那些廠子再加工然后往外批發(fā)。
記者走訪了數家食用菌廠后,聯(lián)系了附近一家菌廠,這家外邊掛著“風山食用菌合作社”牌子的廠子老板很快和記者見了面。
1月6日,到了廠子之后,記者發(fā)現,整個廠子占地數十畝,除了三四個大棚之外,沒有其他設備。整個廠房很空曠,其中廠子西南角有一大片空地,上邊有金屬頂蓋,看樣子是個存放貨物的倉庫。
廠子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就做金針菇、蘑菇批發(fā)。鮮貨、半成品、成品都有,要什么成色的都可以加工。隨后,他領著記者在一個大棚里看了一筐已經加工好的金針菇。大棚里四處堆放著雜物,地上凌亂地放著水管子、塑料布等物品,旁邊還有廢棄的車輪胎、破舊沾滿灰塵的的筐子等。
記者表示,這個廠子怎么沒有貨,整個廠子空空的,加工車間在哪里。負責人對記者說,加工車間不在這個地方,在另外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村里。如果記者想看的話,可以帶記者去看看。隨后,記者跟隨廠子負責人趕向另外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加工車間。
一路上,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加工車間不能開在大路上,怕別人來查。記者表示,那金針菇能吃嗎?不會有什么問題吧?負責人一邊開車,一邊接著電話,“好好,我下午就給你發(fā)貨。”掛了電話,他回頭向記者說,聊城、大連、福建那邊都有老板從我這里批發(fā),光白金針菇最近就批發(fā)了400多噸。他揮著手說,這里就是全國最大的金針菇基地,全國各地能是從這里走貨的,不會有問題。
從蒼山縣金嶺鎮(zhèn)一路向西,開了近半個小時,車向往拐進了一條小道。負責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是不是有點偏,一會就到了。”車拐進了村子,抬頭可以看見村子后邊不遠處有一座小山,此時記者已經跟隨這家食用菌的老板從縣城附近進入了山溝里的村子。
顏色好不好全靠漂
從大路上拐進進村的山路,經過了兩個村子,車繼續(xù)向北又開了十分鐘左右。老板表示,這就到了,他向記者表示,“看這個地方多隱蔽。”
在這個村子東北角上,一處大概兩個農家小院的廠區(qū)出現在記者眼前。記者發(fā)現這個加工車間門口樹立著一塊牌子,上邊寫著“付氏食用菌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而在廠子門口北側也掛著一個牌子,上邊寫著“富億食品有限公司”。
進入院子后,記者發(fā)現有一輛貨車正在準備裝箱運貨。記者跟隨老板進入到了加工車間。一進車間,一股刺鼻的味道迎面撲來。記者發(fā)現冒著熱氣的大金屬池子里都泡著金針菇,四五個工人正在案子旁邊加工金針菇。
看見老板領著人進來看貨,一個工人給記者介紹,“看看我們這個菇,顏色多好,多鮮亮。”記者發(fā)現其中一個池子的金針菇,根部黃燦燦的,金針菇上半部分看起來比較飽滿、白色部分顯出干凈透明的顏色,根部是金黃的顏色。
老板一邊看工人加工金針菇,一邊回頭招呼記者,“客戶需要什么樣的貨我們都可以給加工,絕對讓顏色看起來好看。”在一間車間里,記者發(fā)現了地上散放著“聚丙烯”的包裝袋。
那些散發(fā)怪味的池子里到底用了什么藥物呢?老板表示,這個就是用保險粉混合的,保險粉就是漂白、漂鮮亮金針菇用的。
這個保險粉是什么東西,具體怎么用,有沒有劑量標準?老板一邊引著記者走向一個存儲間一邊介紹:“這也沒有什么標準,反正放心好了,吃起來絕對沒有問題。至于用多少量,這個得看具體漂出來的顏色,如果覺得顏色不好看,不鮮亮,可以再加一點再漂,直到感覺貨好就行。”
在其中一個冒著熱氣的池子里,記者聞到一股腐爛的怪味。旁邊的一個工人看到記者趴著去聞,于是向記者介紹,這個池子是泡第二遍的,是有點味道,等泡好了,還得放到別的池子里去加藥洗洗,洗洗就沒有味道了,聞起來也沒有什么異味。那么漂好色的金針菇,再用藥水把味道沖洗掉,豈不是連漂好的顏色也洗掉了?老板笑著介紹,先漂好顏色,漂出滿意的顏色來是第一步。然后第二步是用護色劑接著泡,用護色劑就是保護漂好的顏色的。用護色劑泡完后,漂好的顏色就很穩(wěn)定地附著在金針菇上了,買回去做菜時洗洗煮煮的,顏色都不會掉。
老板指著車間里的不同池子給記者看,“這個池子是第一遍漂色的,這個池子是護色的,那一個是清洗的。”完成金針菇的漂白、護色之后,最后一步則是清洗去味。老板向記者介紹,顏色都弄好了,還是有味道。最后還是要用泡的,用清水反復洗幾遍,讓金針菇沒有異味。至于用什么添加劑來去味,老板沒有具體向記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