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4點,當別人還在熟睡的時刻,楊闖和唐海松就已經帶領農民工在庫房里采摘鮮嫩的平菇、姬菇和鳳尾菇了。天一亮,一朵朵狀似白云的鳳尾菇、一個個形似小傘的平菇帶著特有的香氣,被運到漢口北四季美農貿市場,很快就上了市民的餐桌。據(jù)楊闖和唐海松介紹,他們的蘑菇場每天向市場提供1噸菇類,價值8000多元。這樣穩(wěn)定的產銷量已經維持了近一年,照這樣下去,很快就能還清借款。
創(chuàng)業(yè)不成功轉行種蘑菇
今年30歲的楊闖是河南新蔡古呂鎮(zhèn)人,2007年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次年他考取了縣交通局的公務員,但是他一心想憑自己的能力創(chuàng)業(yè),沒有去報到。在北京、廣州打拼幾年后,他屢屢受挫。2009年,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楊闖到唐海松的公司應聘,兩個人經營起了武漢建材網,盡管很盡力,但是公司還是漸漸陷入困境。
去年年初,兩人瞄準了食用菌這個行業(yè),他們都沒從事過農業(yè),跨度太大意味著從頭做起,但是兩人認準了就義無反顧地一頭扎了進去。他們來到中國蘑菇之鄉(xiāng)——新洲區(qū)徐古鎮(zhèn)尋找機會。在當?shù)刈屑氄{研了多天,又在武漢的各大農貿市場做了市場調查分析,兩人覺得種蘑菇很合適。說干就干,他們很快開辦了一家公司,叫做三禾紀食用菌有限公司。
苦熬一年多公司走上正軌
唐海松說,當初進山條件很艱苦,兩人就住在蘑菇房旁邊一座簡易的竹架大棚,地面還是泥巴地。冬天冷,夏天熱,確實比較難熬。一些前來施工和查看蘑菇生產情況的人,看到大學生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都十分驚訝。在他們印象里,許多大學生都向往輕松的工作環(huán)境、穩(wěn)定的待遇,這幾個人太另類了。親戚朋友不理解,同學們也不理解,女朋友也不理解。但是,他們仍然在堅持。
在共青團新洲區(qū)委的幫助下,他們成功解決了招工、用電、用水等難題,公司依托雄厚的技術和過硬的產品質量,發(fā)展迅速。目前,已建成日產金針菇2000袋的智能化生產線。
2012年9月,公司獲得武漢市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項目專項款扶持,當年11月獲得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青年創(chuàng)業(yè)大賽20強,由YBC青創(chuàng)會派導師一名,提供5萬元無息貸款。公司還獲得新洲區(qū)農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的30萬貸款資助。去年底,他們大力進行實驗,發(fā)展茶樹菇、平菇、姬菇等品種,進一步提升公司抗風險能力。
楊闖說,種好蘑菇,做好企業(yè),是他早就立下的宏愿。值得高興的是,就在他種植蘑菇小有名氣后,一個武漢姑娘走進了他的生活。連他的父母都不相信城市姑娘會愛上種蘑菇的。楊闖說,這是真的,兩人已經結婚了。
種蘑菇很辛苦,早上4點起床開始忙活,一直到中午11點才能休息。晚上睡個安穩(wěn)覺成了奢望。兩個小伙子說,他們是外行,不下功夫不吃苦是不行的。
種蘑菇也有門道。一般情況下,冬春季種植金針菇,不僅適合人們的口味,也利于人體健康。夏秋季種植平菇、姬菇和鳳尾菇,炎熱的季節(jié)人們的口味必須清淡些,這些菇類味道淡一些,也有助于夏季清熱。
楊闖說,別看這小小的2000平米蘑菇場,生產銷售很有科學性,產品連著武漢萬千市民的餐桌。(原標題:大學生棄當公務員躲進山種蘑菇 公司營收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