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溫從發(fā)時,忽然想起另一個人。她叫石余鳳,云和縣興農(nóng)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為什么想起她,不妨來聽聽她的故事。
石余鳳是個地道農(nóng)民,卻很有想法,典型的農(nóng)村能人,45歲已是大名鼎鼎的“云和師傅”,而整個云和僅百余名“云和師傅”。2012年,她把香菇出口到了美國加州,今年的出口訂單已排到了8月份。
與香菇打交道十多年,從最初的購銷,到后來自種自銷。對傳統(tǒng)種植熟悉到家的她,逐漸萌發(fā)出很多新想法。“現(xiàn)在很多人在陽臺上種花、種菜,如果陽臺種香菇能像種花種菜一樣流行,那么這該是個多大的市場啊。”這樣的念頭,讓她渾身熱血沸騰。
說干就干。她熟悉香菇的一切,怎么種、需要怎樣的環(huán)境。所謂“陽臺菇棚”,無非是微縮版的香菇大棚。那么,它需要香菇棒、放置香菇的架子、保溫保濕的黑白膜。香菇棒有的是,不成問題。做什么樣的架子、怎么用膜覆蓋?這也難不倒她。
于是,她讓人做了一個上下兩層的不銹鋼架子,可容納9段香菇棒。裁縫出身的她,將覆蓋菇棚的黑白膜,做成一個套子,恰好套住不銹鋼架。就這樣,一套陽臺菇棚基本成型。9段香菇棒、鋼架、黑白膜外套,一共售價190元。菇棚的大小有多個規(guī)格,價格也略有不同,能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她還申請到了一項實用專利《一種小型菌類種植棚》。
為了檢驗產(chǎn)品的市場反應(yīng),她免費送出了多套陽臺菇棚,包括云和本地的親友,麗水、上海、北京的朋友,大家一致叫好。“尤其有小孩的家庭,看到小香菇長出來、長大,小孩子特別開心。這讓我對陽臺菇棚市場前景很有信心。”石余鳳說。
以此為基礎(chǔ),她開始銷售陽臺菇棚,逐漸有了客戶,尤其在云和、麗水很受歡迎。今年剛過完年,在云和縣鳳凰山街道干部林華明的幫助下,石余鳳注冊了淘寶店鋪,并拍攝、上傳陽臺菇棚高清照片,開啟陽臺菇棚網(wǎng)上銷售渠道。
就在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逐漸鋪開的同時,難題接踵而至。“以線上銷售為例,9段菇棒的陽臺菇棚售價190元,可部分地方的運費遠(yuǎn)遠(yuǎn)超過190元,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銷售半徑。”石余鳳說。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一段段黑黑的菇棒,外形難看不說,形狀也沒什么變化;再有,香菇棒11月份出棚,怎么能做到一年四季都有菇棒出售;還有,放置香菇棒的不銹鋼架很實用,可制作粗糙且不美觀,一般城市家庭不太接受;另有,種植方法沒形成“說明書”,有顧客種不好,長不出香菇……
“我知道,我的很多想法是好的。陽臺菇棚不僅適合放在陽臺,甚至能進(jìn)入客廳、臥室做擺設(shè),可我只是個農(nóng)民,不知怎么把靈感變成現(xiàn)實。我很需要這方面的專業(yè)人才給予幫助。”面對記者,石余鳳說出了心愿。
目前,她也在做多方努力。“我正在做試驗,在菇棒發(fā)菌發(fā)好后,將菌末粉碎,再重新粘起來,這樣便于做出各種不同的造型。像我知道,韓國就有方形的菇棒。試驗要是成功了,我就開始嘗試更換造型,比如做一只鳥、一條狗或其他的形狀。”
“我理想中,菇棒能有各種時尚的外觀設(shè)計;架子能變成多用途的,比如還可做花架、鞋架等;每一個陽臺菇棚都配上詳細(xì)的說明書,消費者買去100%能長出香菇。我想,這樣消費者的感覺會很不一樣,消費者認(rèn)可了才能真正占領(lǐng)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