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長沙的楊裕興面館推出寒菌面,湘潭的餐館新上時令菜五花肉燒雁鵝菌,而懷化的樅菌油也正在迎來生產旺季。
長沙的寒菌,湘潭的雁鵝菌,懷化的樅菌,還有益陽的重陽菌,郴州的銅鑼菌……各地稱謂雖不同,指的都是同一美味山珍,國際通用學名為紅汁乳菇。記者今天從省林科院獲悉,經過該院專家的技術攻關,紅汁乳菇在我省已實現半人工栽培。
長沙市岳麓區(qū)的含浦茶場內,專門栽種了20畝馬尾松,朵朵蘑菇正破土而出。據省林科院專家譚著明介紹,10年前,這片基地按每畝90株的標準,栽下了1800株帶有紅汁乳菇菌種的馬尾松。5年前全面進入盛產期,春秋兩季產菇,平均畝產穩(wěn)定在25公斤左右,達到預定的產量目標。
紅汁乳菇為紅菇目紅菇科乳菇屬真菌,味道極其鮮美,主要產在湖南、江西、安徽、貴州等南方各省。每到產菇季節(jié),產地常有萬人尋覓、千人販賣的盛況?,F在,新鮮的紅汁乳菇在長沙已賣到每公斤100元,上等品最高售價每公斤160元。
食用菌分為腐生性食用菌和菌根性食用菌兩大類。紅汁乳菇屬于菌根性食用菌,自然風味鮮美獨特,經濟價值很高。省林科院副院長張玉榮介紹,早在1994年,該院即成立以譚著明為首的專家攻關小組,首創(chuàng)用馬尾松作宿主植物,在控制條件下接種培育出菌根苗,栽培于自然土壤獲得子實體,半人工栽培喜獲成功。1998年,該院為這項技術申請了發(fā)明專利,并于2002年獲得批準。
近幾年,省林科院在長沙、湘潭、懷化等地開展試驗示范,一畝帶菌種的馬尾松林地年產菇25公斤左右;而相同條件下,自然生長的馬尾松林地一畝產菇不到2公斤。省林科院黨委書記周國生稱,這一技術將大大提高紅汁乳菇的產量,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口福”;與腐生性食用菌相比,紅汁乳菇半人工栽培,不消耗木材,而且需要培植松樹,生態(tài)效益十分顯著。
■鏈接 菌根性食用菌與腐生性食用菌
“菌根性食用菌”是一種和樹木共生的食用真菌,它和樹木的根形成一種特殊的共生體——“菌根”。松茸、牛肝菌、干巴菌等都是菌根性食用菌。絕大多數菌根性食用菌還不能人工栽培,需依賴于森林,在自然環(huán)境下生長。
“腐生性食用菌”即從正在分解或已經死亡的植物尸體以及無生活力的有機體上吸收養(yǎng)料的食用菌。它分為木腐型(香菇、木耳)、土生型(羊肚菌、竹蓀)、糞草生型(草菇、雙孢蘑菇)。目前進行商業(yè)性栽培的菇類幾乎都是此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