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不太冷,黃山腳下的祁門縣大多數山林都還是青幽幽的。在這里,你看不到山民們進山砍樹種菇的景象,卻處處可見成車成車食用菌外運的火紅場面。記者走訪山鄉(xiāng)村鎮(zhèn),寫下了幾篇日記。
12月3日星期五
記者乘坐的車輛未進縣城,先拐進公路邊半山坡上的一處庭院。庭院深深,拱門曲徑,小橋流水,修竹掩映,縷縷馨香從后院飄出,讓人不知身在何處??h農委主任汪傳家笑呵呵地說:這里就是鼎鼎有名的黃山“山華集團”,省級農產品龍頭企業(yè),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荷蘭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以黃山徽菇為代表的食用菌產品占出口總量一半以上,去年創(chuàng)匯達2630萬美元,今年又有很大發(fā)展。外國人來參觀,一看這環(huán)境,先就對產品有了好感。
正講得熱鬧,幾個工作人員過來發(fā)放白衣白帽,領著我們穿過消毒間和重重隔離門,進入車間參觀。一排排整齊的工作臺,坐滿了聚精會神工作的農民工,每個人的穿戴都像科研單位的化驗員,大口罩將嘴巴鼻子捂得嚴嚴實實,連一根頭發(fā)也不準露出帽外。從鄉(xiāng)村種植基地收購來的香菇、木耳、銀耳、靈芝、天麻、茯苓,經過這里揀選、清洗、去根、除雜、分級、檢驗、包裝,變?yōu)榫赖某隹诋a品。
像山華集團這樣的外向型龍頭企業(yè),祁門縣還有好幾家。他們的成就,不僅僅是出口多少產品,雇用多少農民工,而是對全縣食用菌產業(yè)所起的示范帶動作用。光是山華集團,自1992年成立以來,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向農民提供“信息、技術、菌種、收購”服務,在縣內外建立香菇、黑木耳生產基地1.9萬畝,帶動農戶7.8萬戶,讓數十萬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12月4日星期六
今天一大早,下鄉(xiāng)參觀農民種菇采菇。
如今的祁門,幾乎每個村莊都搭建了成片的菇棚,全是就地取材用毛竹稻草建成,陰涼通風,非常適合食用菌生長??h農委汪主任帶我參觀了幾個鄉(xiāng)鎮(zhèn)的十多個田間菇棚,棚內一層層菇架上,整整齊齊擺放著手臂粗細的黑色塑料袋“料棒”,上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香菇。采
摘也很方便,菇農將料棒取下,采大留小,然后放回架上,輕輕松松就采滿了一大籃鮮靈靈的菇子。
據同來的省菜籃子辦公室的專家介紹,這塑料袋里裝的“料”,是用農作物秸稈、木材廠的邊角料、鋸末、牲畜糞、石灰漚制成的,接種上菌種之后置陰涼處培養(yǎng)菌絲,到一定時候就能上架,長出一茬茬香菇來。袋料成本很低,產量和質量卻很高,還實現(xiàn)了資源循環(huán)利用,保住了綠水青山。
祁門縣香菇木耳的生產歷史悠久,過去都是把好好的椴樹鋸成一段一段,接上菌種生產香菇木耳,全縣25個鄉(xiāng)鎮(zhèn),最高時期達800多萬段,給農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但耗材毀林,破壞環(huán)境。自1998年以來,祁門提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口號,推廣袋料栽培、以草代木栽培及糞土結合栽培,取代木材,促使食用菌“朝陽”產業(yè)健康發(fā)展。進入新世紀以來,祁門縣耗材量大的椴木食用菌生產量從400萬段降到今年的70萬段,而袋料食用菌從90萬袋發(fā)展到今年的1100萬袋,翻了12倍。今年全縣袋料食用菌產量達到850噸,產值5000萬元。
12月5日 星期天
下午返肥,出祁山鎮(zhèn)向安慶方向進發(fā),路上順便采訪。
沿著公路邊的村鎮(zhèn)看去,見到許多家香菇收購點正敞開收購,裝車外運。我們在一個收購點停下打聽行情。趁著空隙,收購站老板說,過去收香菇木耳都是干貨,如今城市里時興吃鮮菇,農戶剛采下的香菇每公斤能賣到3塊多,當場就能換成花花綠綠的鈔票。正說著,又來了一群車拉肩挑送菇的農民,收購站又忙活起來。鎮(zhèn)上的干部說,這些收購站的老板,大多是早年帶頭種菇的農戶,如今成為經紀人。正是他們,將成車成車的食用菌送到上海、南京、蘇州、廣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市民的餐桌上,使菇農們又多了一條出路。目前,祁門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農戶上萬戶,戶均食用菌收入4000元,最高可達10萬元以上。許多人家種植木耳香菇,三五年攢下的錢,就夠蓋一座漂亮的樓房,菇農們稱之為蘑菇樓。
縣農委的汪主任說,全縣有食用菌專業(yè)協(xié)會10個,會員近萬人。營造市場、開拓市場,實現(xiàn)大生產大流通,使這個“朝陽”產業(yè)更加紅火。除了300多名農民
經紀人活躍在鄉(xiāng)鎮(zhèn)從事經銷,縣里還投入巨資建成1萬平方米的黃山徽菇城,和擁有三座交易大棚、400多套店鋪、600多個攤位的金東農特大市場、閃里邊貿大市場。
離開祁門之前,記者在赤嶺口收購站詢問送香菇的農戶,對縣里推廣袋料栽培、不讓砍樹的舉措怎么看?菇農們數著手中的鈔票,說:擁護,擁護,留得青山在,還愁沒錢花?
[編后]
以往用傳統(tǒng)辦法生產香菇木耳,都是把好端端的樹鋸為一段一段,接上菌種讓其腐爛長出來的。據說每生產5公斤木耳就要耗用一棵椴樹,有的山鄉(xiāng)急于致富,不惜砍樹毀林,甚至將青山剃成光頭。祁門縣以稻草、木材廠的鋸末、下腳料以及牲畜糞便配合而成的“袋料”替代木材種植香菇木耳,做法值得肯定。目前在食用菌生產領域,以破壞森林資源來發(fā)展食用菌產業(yè)的現(xiàn)象還一定程度地存在。香菇、木耳、天麻的發(fā)展要在依法保護山林資源的基礎上,通過研究新配方,營造食用菌專用林、速生豐產林、原材料基地等措施;充分利用各地野生的碳源植物(各種禾本科野草)、各種野生的氮源植物(如豆科植物),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生物轉化率。各地農業(yè)主管部門要認真引導農戶使用替代材料生產菌菇,保持生態(tài)平衡,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