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生活在南方潮濕省份的人都有采蘑菇的經(jīng)歷。云南有一道風(fēng)味名菜叫火夾蒸雞樅,是將雞樅切為長方塊,雞樅腿切為大小相似的長方片,以兩片雞夾一片雞樅腿,上籠用大火蒸熟,添入燒沸的雞樅湯即可食用。這道菜的烹制算不上精妙,也無名人典故為之錦上添花,之所以有名,全得之于奇妙的美味雞樅。
雞樅乃是一種菌,屬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口蘑科食用菌。生長于亞熱帶及其以南地區(qū),我國的云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廣西、臺(tái)灣等地區(qū)均有出產(chǎn)。雞樅菌的生長非常奇特,其褐色或黑褐色菌柄與地下的白蟻巢相連,并且與白蟻有著密切的共生關(guān)系,所以又被稱為蟻。它的菌蓋呈圓錐形,頂部暗褐色,邊緣為灰色,呈輻射狀開裂,像羽毛的樣子。
中國食用雞樅有著悠久的歷史,唐代即有記載?!侗静菥V目》、《通雅》等古籍也都有記載。雞樅有許多不同叫法,《七修類稿》稱雞宗,《五雜俎》稱雞蹤,《滇南新語》稱雞樅,《閩產(chǎn)錄異》稱雞樅棲菇,《廣菌譜》稱雞從蕈;此外民間還有雞絲菇、逗雞菇、三大菇、三堆菇、鉆子頭、傘把菇、白蟻菇等眾多俗稱。雞樅長得肥厚粗壯,色澤潔白,質(zhì)地細(xì)嫩,烹制為菜具有鮮香甜美、脆嫩滑潤的特色,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美。明代就曾將其列為貢品,如唐代楊貴妃嗜愛的荔枝一樣飛騎傳送。有趣的是喜食雞樅的明熹宗,吃的時(shí)候竟不舍得讓皇后嘗一口,可見其是何等美味了。楊慎在詩文中將其喻為瓊英、玉之;清人趙翼《路南食雞》則贊道:“鮮于錦雉膏,腴于錦雀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