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有平肝熄風止痙之功,被譽為“治風之神藥”,臨床多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癥。但是,很多人將其作為一種“補藥”長期服用,結果出現(xiàn)頭暈、惡心、胸悶、浮腫、皮膚丘疹等不良反應。因此,在使用天麻及其制品時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凡津液衰少,表現(xiàn)為眩暈、頭痛、舌干口燥、咽干、大便干結等,均須慎用天麻。
2、天麻入湯藥時不宜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為天麻苷,遇熱極易揮發(fā),因此,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潤透,待軟化后切成薄片,晾干或曬干研末,用煎好的湯藥沖服,或用開水沖泡。每日用量為3-9克。
3、重視配伍服用。《本草衍義》中有“天麻須別藥相佐使,然后見其功”的記述,故古今醫(yī)家很少單味使用天麻,而是根據(jù)不同病證組方用藥,如半夏白術天麻湯、天麻鉤藤飲、天麻丸等。
4、用天麻制劑時,如出現(xiàn)頭暈、胸悶氣促、惡心嘔吐、心慌、呼吸加快、皮膚瘙癢等不適時,應立即停藥,癥狀嚴重者應及時就醫(yī)。
5、即使針對肝陽上亢、痰阻經(jīng)絡等實證,使用天麻也要詳審病情,把握病機,隨證加減,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其實,對天麻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認識,如《本草綱目》云:“久服天麻,遍身發(fā)出紅丹。”清代名醫(yī)張璐在《本經(jīng)逢原》中指出:“天麻性雖不燥,畢竟風劑,若血虛無風、火炎頭痛、口干便閉者,不可妄用。”因此,不論將天麻作為藥用還是食用,都應先從小劑量開始,如果沒有出現(xiàn)不良反應,再適當增加劑量,但不可超過天麻中毒劑量40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