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品牌】
1、茯苓餅
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tǒng)名點,且此餅當推稻香村最佳。茯苓200g,人參10g,面粉800g。二藥分別研為細末,加食鹽少許,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團,做成約重100g的餅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個。源于《重訂瑞竹堂經(jīng)驗方》(原方稱“丹”,實為點心)。本方用茯苓、人參補氣益脾,以人參延緩衰老。用于補虛,抗衰延年。
關(guān)于茯苓餅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門事親》中就有記載:“茯苓四兩,白面二兩,水調(diào)作餅,以黃蠟煎熟。”不過這種蠟煎的餅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貴乎松,餅利于薄”的主張,于是,后來的餅就越來越薄。
乾隆時山東孔繁臺家制的餅“薄若蟬翼,柔膩絕倫”。還有“秦人制小錫罐裝餅30張,叫做‘西餅’”也是很薄的。繼而,人們又不滿足于其淡而無味,隨后便加了用多種果仁、桂花和蜂蜜調(diào)制的甜餡,即用兩張餅合起來,中間夾餡的茯苓餅。這種茯苓既桂香濃郁,又營養(yǎng)豐富,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補之功。
相傳,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飲食,廚師們絞盡腦汁,選來幾味健脾開胃的中藥,發(fā)現(xiàn)其中產(chǎn)于云貴一帶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為主要原料,配以適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攤烙成外皮,精工細作制成夾心薄餅。慈禧吃后,很滿意。并常以此餅賞賜宮中大臣。因此,茯苓餅更加身價百倍,成了當時宮廷中的名點。后來這種餅傳入民間,成為京華風味小吃。
現(xiàn)今北京的茯苓餅,就是繼承了由清宮御膳房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制法,并經(jīng)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斷改進而制作出來的。那每張極薄的餅皮,宛如餡料的包裝紙,且餅皮外表的模印圖案清晰,精美別致,更富有藝術(shù)性。因而,以其質(zhì)佳味美,馳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