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林木覆蓋率達35%以上,呈典型的植物多樣化,土層厚度40厘米以上,疏松的壤土的地塊,沙壤土,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水質(zhì)純凈,地下水源充足,空氣清新,大氣質(zhì)量穩(wěn)定,生長3~5年以上速生林地,行間距以5~10米為宜。
在林下行間搭建簡易的拱棚,拱棚規(guī)格為寬5米,高2米,長50米。建造時先搭床架,做3個床架,兩邊寬各0.8米,中間寬2米,兩床架之間留70厘米走道。規(guī)格是距地面高25~30厘米,每20厘米用14號鉛絲縱向拉緊,床架4、10趟鉛絲。兩端用地毛固定。用8米長薄壁鐵管,做成拱形,插入地下基座上,每3米用12號鉛絲連接固定,上覆8米薄膜。每棚造價3000元左右,可放入菌棒5000個。
出菇期安排在3~12月兩季栽培,制棒時間在11月份至翌年5月底前。生產(chǎn)高溫品種(武香一號,931等)菌齡80天左右可進入出菇期5月~10月初出菇結(jié)束。4、5月份生產(chǎn)低溫品種(939、慶科20、868等)菌棒接種后渡夏,于10月至12月出兩茬菇,菌棒在林下越冬,翌年3~5月再出2~3茬菇,而后接高溫菇。這樣一年有9個月的出菇期,越冬期3個月休眠。使林下種植實現(xiàn)了兩季、高效栽培。
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此時主要的工作是養(yǎng)菌和轉(zhuǎn)色。菌棒接種后待菌種吃料半徑達3~5厘米開始翻垛,井字型排放菌棒,發(fā)菌時將溫度控制在30℃以下,及時通風換氣。大約經(jīng)過40~50天發(fā)菌至基本滿袋(兩端差3~5厘米)要及時將菌棒運入林下拱棚內(nèi),香菇菌棒交叉斜靠于床架的鉛絲上,菌棒與地面的夾角以不大于15度為宜,菌棒之間10厘米。同時要采用微孔通氣,每棒用小釘刺孔100個左右,孔深0.5厘米,加快生理成熟和袋內(nèi)轉(zhuǎn)色。
出菇期間加強溫濕管理。拱棚的塑料膜白天掀起,夜間放下,利用微噴設(shè)施及時噴水降溫、增濕,創(chuàng)造一個最高溫度在33℃以下,空氣相對濕度在80%~90%的出菇環(huán)境。一般每天噴水3~4次,中午溫度高時應加大噴水次數(shù)。遇到陰雨天氣,要首先停止或減少注水,以免刺激過大,出菇集中;其次放下塑料膜以防雨水沖刷菌棒,影響出菇品質(zhì)。③7月由于天氣悶熱潮濕,加大通風,控制噴水量,以保住菌棒為主。此時極易發(fā)生綠霉感染,及時用綠霉凈噴灑,即可有效消除雜菌影響。
林下間作香菇促進了速生林的生長,凈化空氣,改善環(huán)境。林下有了菌體呼吸釋放二氧化碳促進了林木光合作用,種植香菇后由于經(jīng)常噴水、施肥,使速生林的生長速度大大加快,是一種良好的林菌雙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