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取遮陰降溫措施
搭設遮陰棚遮陰降溫,是菌筒安全越夏管理的關鍵性措施,應提早搭設遮陰棚,不可抱僥幸心理。棚內溫度過高和光線太強影響菌絲生長和造成高溫燒菌,菌筒形成大量瘤狀物和棚內雜菌猖獗繁殖,必須保證2層遮陰網,層間間距至少50cm以上,棚膜改成活動式的,利于下雨遮雨、天晴通風,遮陰棚覆蓋范圍向外延伸2米左右,防止外圍菌筒遭陽光直射,棚架必須搭建牢固、遮陽網四角捆扎結實,防止狂風暴雨掀翻。如果2層遮陰網溫度還降不下來,再加設第三層遮陽網,棚內確??諝饬鲿场⑼L涼爽。
二、及時適時翻堆
接種孔菌絲生長范圍達2cm就可翻堆了,翻堆過晚使接種后在養(yǎng)菌期間,由于棚內和堆內溫度高,造成缺氧菌絲暗淡、無力、發(fā)紅,也易使菌筒滋生雜菌,形成擴散。菌絲沒有在接種孔周圍長滿的,不能翻堆,容易造成接種孔松動而人為增加感染。在翻堆時要認真檢查菌筒,對出現雜菌的菌筒要及時挑出,另找地方培養(yǎng),與發(fā)育良好的菌筒保證一定距離。行與行(橫行和豎行)間距20cm以上留通風道,并結合翻堆進行刺小孔,方法為:刺小孔用0.2-0.3厘米的鐵絲,深度1.5厘米,刺孔的部位選擇發(fā)菌的四周刺8-10個小孔。刺小孔應注意注意事項:一是刺孔位置要選擇在菌絲末端2厘米以內。二是菌袋空的地方不能刺孔,否則容易雜菌感染。三是刺孔時針要向內斜刺,防止將空氣帶到未發(fā)菌的地方造成感染。四是刺孔后每三袋一層按“#”字型擺放,最下層接種孔朝上或側面,擺放時不能緊挨大棚,以防棚邊溫度高,造成燒筒,高度不超過7層。
三、刺孔管理
當菌絲布滿菌筒后,有個別原基(瘤狀物)形成時就要盡快進行刺孔,嚴禁菌絲布滿全袋后瘤狀物已長很多,甚至開始轉色時再進行刺孔。排大氣的目的就是讓菌袋排出廢氣吸收氧氣,使菌袋充分分解養(yǎng)份順利進入轉色階段。如刺孔不及時或者刺孔數量不足,將會造成菌袋缺氧,嚴重時會導致不出菇或產量減少。在刺孔時未完全長滿菌絲的要挑出,待長滿時再刺孔。刺孔數量在60-70個。菌筒生產裝袋裝得松軟的,應減少刺孔數量,在40-50之間。
四、脫袋轉色管理
1.轉色的標準。一是菌齡達到,菌絲達到生理成熟,菌絲長滿菌筒,折斷菌筒,斷面充滿菌絲體,幾乎看不見培養(yǎng)料。二是菌筒有腫脹現象,菌筒表面瘤狀物占1/2以上。三是手摸菌筒有柔軟感。四是接種孔附近棕褐色。
2.轉色管理要點。一是把好溫度。脫袋后3-4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0-22℃,不必揭膜通風,讓脫袋的菌筒菌絲在適溫中復壯,4天后每天通風1-2次,時間為30分鐘,拉大溫差,使氣生菌絲受到抑制,不至于過分徒長。二是注意黃水珠。一般脫袋后7-8天菌絲開始吐黃水珠,此時要及時處理,否則會引起菌絲體自溶而易感雜菌,或造成菌被增厚。為此如出現黃水珠,用噴霧器沖洗菌筒。三是把好光照。轉色時必須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刺激,才能對轉色和出菇產生一定的誘導作用。四是把好通風。轉色時菌絲代謝旺盛,需要充足的氧氣,而且菌筒處于高溫環(huán)境,因此要加強通風,否則會使菌筒轉色不良或引起霉變。要做好通風換氣,每天2次以上,每次30分鐘,氣溫高時,早晚要揭膜通風,拉大溫差,若菌絲徒長不倒伏,可在中午揭膜1小時,讓菌筒接觸光照或干燥空氣,促使菌絲倒伏后進入轉色。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轉色一般需要10-20天。轉色良好的特征是:菌被紅棕色,有光澤,厚度適當,具有較強的韌性。
五、時刻注意棚內環(huán)境
夏季棚內應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最需要防范的就是高溫,當氣溫過高致使棚內溫度高于30℃時,在短時間造成燒菌,遇到高溫天氣,如2-3層遮陰網不能使棚溫降下來,可在棚上面和周圍噴水降溫,切忌在棚內噴水時讓菌筒接觸水,易高溫高濕爛筒,也可在太陽落山時,將遮陰網周四周掀起,加強通風加快降溫。此外,要控制好棚內濕度,遇雨天氣要蓋好棚膜,雨后及時揭膜通風排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