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生產中,經常出現(xiàn)菇片發(fā)黃甚至子實體著生黃斑的情況,嚴重影響平菇的品質和產量,不少菇農為此非常頭疼,噴灑了不少殺菌劑效果也不好。我種植平菇多年,認為這種現(xiàn)象多是操作管理不當引起的,單純噴藥防治效果不好,菇農應該重點從菇棚通風管理和溫濕度調控兩方面入手再配合噴藥防治效果才好。
通風要合理。出現(xiàn)平菇子實體發(fā)黃的菇棚大都存在著通風不良的情況。在低溫時期,菇農為保溫,通風孔較少或小,致使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濕度相對較大,平菇生長需要的氧氣供應不足,造成假單孢桿菌等細菌侵染,繼而菇片發(fā)黃甚至死亡。由于子實體生長適宜的溫度應在 8℃-18℃之間,因此,在確保菇棚溫度的前提下應通風補氧,結合噴灑萬消靈等藥劑進行防治。
根據棚溫調劑噴水量。在平菇生長期,溫度越高,噴水次數越多;溫度越低,噴水次數應相對減少。在管理中,有些菇農誤以為菇棚溫度越低越好,維持棚內長期低溫從而導致料袋溫度過低,菌棒菌絲甚至處于休眠狀態(tài),這時噴水就要注意。因為在低溫條件下噴水過多,會導致平菇子實體新陳代謝受阻,抗病害能力減弱。如果菇棚內夜間溫度達到5-8℃時,只可在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噴一次霧化水。有些菇農習慣晝夜打開通風孔,致使棚內溫度很低,有時會接近0℃,這會造成菇體處于休眠狀態(tài),生長所需的水分很少,菇農如果繼續(xù)噴灑大量的水,平菇會因氣溫低,水分吸收太慢,小水滴長時間停留在菇片表面而導致菇片發(fā)黃、發(fā)黏,直至死亡。特別是在傍晚天黑以前噴水時危害更大。建議棚內溫度低于5℃,可不再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