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起源于廣東韶關(guān)的南華寺中,300年前我國已開始人工栽培,在本世紀約30年代由華僑傳入世界各國,是一種重要的熱帶亞熱帶菇類,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國草菇產(chǎn)量居世界之首,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草菇袋栽新技術(shù)。
草菇的生長條件
1、營養(yǎng) 草菇能利用多種碳源,其中以單糖最好,雙糖次之,多糖再次。單糖和雙糖促進菌絲生長迅速,多糖能促使草菇菌絲生長健壯,增加抗逆性。草菇能利用有機氨、銨態(tài)氮。在實際栽培中,要使用優(yōu)質(zhì)、足干、金黃色的稻草。
2、溫度 草菇屬于高溫型菌類,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40℃,最適宜的溫度為32—35℃,低于20℃生長極微弱,10℃停止生長,呈休眠狀態(tài),5℃以下或45℃以上菌絲很快死亡,子實體發(fā)生的溫度范圍為25—35℃,最適溫度為28—33℃,低于20℃或高于35℃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都會受影響。
3、濕度 實踐證明空氣濕度在60—65%適合草菇菌絲生長;子實體發(fā)育時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在96%以上菇體易腐爛,而且容易感染雜菌,在80%以下,草菇的生長遲緩,表面粗糙,缺乏光澤。
4、空氣 氧氣不足、二氧化碳積累太多,因呼吸受抑制而導(dǎo)致菌絲停止生長或死亡。因此,在栽培時應(yīng)選擇空氣清新的場所。
5、酸堿度(pH值) 草菇孢子萌發(fā)的最適pH值為7.4—7.5;菌絲體pH值5—8范圍內(nèi)能生長,最適pH值7.2—7.5;草菇菌絲生長過程中會使培養(yǎng)基逐漸變酸,因此,在浸草時要求pH值達到12以上。
6、光線 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不形成子實體,散射的光能促進子實體的形成,使之健壯,增強抗病力,促進色素的轉(zhuǎn)化和沉積,強烈的直射光對子實體有嚴重的抑制作用。因此,露天栽培必須覆蓋草簾。
袋栽草菇的操作程序
1、浸稻草 選用干燥無霉變的稻草,放入5%的石灰水池中浸10—12小時,浸草時應(yīng)把稻草壓實,水池中的石灰水能完全淹沒稻草為宜。
2、切稻草 將已浸好的稻草撈起,瀝干剩余水分,用鍘刀切成約20cm長的草段,注意太長不好裝袋,太短費工多,也不利于菌絲扭結(jié)。
3、培養(yǎng)配方 ①稻草50千克、米糠7:5—10千克、花生殼1—1.5千克、磷肥1千克、磷酸二氫鉀0.15—0.25千克;②稻草35千克、米糠(麩皮)5千克、玉米粉1.5千克、棉子殼15千克、石膏1.5千克、復(fù)合肥1千克;③稻草50千克、谷粉5千克、花生殼1.5千克、石膏粉1千克、磷肥1千克。原料需干燥、無霉變、無雜質(zhì)、花生殼粉碎后再用。
4、拌料 先將配方中的其它原料拌勻,然后將已混合的原料均勻地撒在稻草上,拌后裝袋。
5、袋裝 袋栽草菇一般選用低壓聚乙烯筒料袋膜,規(guī)格選用50厘米×24厘米×0.003厘米—0.004厘米的袋子,為了降低生產(chǎn)成本,也可采用56厘米×30厘米×0.005厘米的袋子。裝好后兩頭用塑料包裝帶活結(jié)扎緊。
6、消毒滅菌 將已裝好的筒料,及時進行消毒滅菌,滅菌溫度100℃保持8—12小時,并要求當天裝的筒料,當天滅好菌,謹防發(fā)酸變質(zhì)。
7、接種 滅菌后的料袋,冷卻至40℃以下即可接種,接種時將料袋解開,進行開放式接種,把菌種均勻撒在料袋兩頭。每瓶菌種一般接10—12袋為宜。
8、發(fā)菌管理 接好種的菇筒,實行排列堆放,并經(jīng)常測試堆溫,不得超過40℃,謹防燒堆造成絕收。發(fā)好菌后即可脫袋排包,按墻式栽培法排,排包后7天后可出菇,待菇7—8分成熟即可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