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蠅鵝膏菌
[Amanita miscaria (L.: Fr.) Pers. ex Hook.]
又稱哈蟆菌、捕蠅菌、毒蠅菌、毒蠅傘。
子實體較大。菌蓋寬6-20cm。邊緣有明顯的短條棱,表面鮮紅色或桔紅色,并有白色或稍帶黃色的顆粒狀鱗片。菌褶純白色,密,離生,不等長。菌肉白色,靠近蓋表皮處紅色。菌柄較長,直立,純白,長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細小鱗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數(shù)圈白色絮狀顆粒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臘質(zhì)菌環(huán)。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長。
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此蘑菇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蠅堿、毒蠅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傘素等。誤食后約6小時以內(nèi)發(fā)病,產(chǎn)生劇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精神錯亂,出汗、發(fā)冷、肌肉抽搐、脈搏減慢、呼吸困難或牙關緊閉,頭暈眼花,神志不清等癥狀。使用阿托品療效良好。此菌還產(chǎn)生甜菜堿,膽堿和腐胺等生物堿。
該菌可藥用,小劑量使用時有安眠作用。子實體的乙醇提物,對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所含毒蠅堿等毒素對蒼蠅等昆蟲殺力很強,可用于森林業(yè)生物防治。
據(jù)記載,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及雅庫將人曾用作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食用菌。一般成人食一朵后便會產(chǎn)生如癡似醉的感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享受。印度用它作為魔術師的藥劑。在一些國家民間被作為一種安眠藥物。 我國東北地區(qū)將此毒菌破碎后拌入飯中用來毒死蒼蠅,甚至毒死老鼠及其它有害動物。另外毒蠅傘表面的鱗片脫落后,往往與可食用的橙蓋傘相似,采食時需注意區(qū)別。在德國民間將此菌浸入酒中,用以治風濕痛。
該菌含丙酸,可用于制造丙酸鹽用作防腐劑、香料脂、人造果子香等。
此菌屬外生菌根菌。與去杉、冷杉、落葉松、松、黃杉、樺、山毛櫸、櫟、楊等樹木形成菌根。